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一、历史沿革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部,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为全国首批14家国家级开发区。宁波保税区1992年11月设立,面积2.3平方公里;宁波大榭开发区1993年3月设立,面积29.53平方公里;北仑港综合保税区2020年4月设立,面积2.99平方公里,由原宁波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形成(2002年6月获批);梅山综合保税区2020年4月设立,面积5.7平方公里,由梅山保税港区整合优化形成(2008年2月获批);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2020年9月获批,面积46平方公里。2022年1月,新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挂牌运作。新开发区整合了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北仑港综合保税区、梅山综合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园区,以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形成了“一套班子、六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二、开发区域及机构设置
整合后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仑行政区实行政区合一,全区面积618平方公里。开发区主要负责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工作。开发区共设置职能机构10个,同时有14个工作机构与北仑区相关机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设置事业单位14家。
三、发展概况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持续整合提升,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和特色成效。
(一)区位条件优势突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浙江省陆地最东端和全国海岸中枢,三面环海,北邻杭州湾,南邻象山港。位于杭州一小时交通圈和上海两小时交通圈内,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长三角“金南翼”前沿、甬舟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全区岸线总长173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20多公里,是宁波舟山港主要作业泊位所在地,设有北仑、大榭、穿山、梅山四大港区,是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吞吐能力港区的区域。原油吞吐量占全国9%、LNG进口量占全国8%、LPG进口量占全国18%,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二)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全市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创新发展的主阵地。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9.2亿元、增长5%,总量居全省第三。6项总量指标位居全省首位,10项总量指标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813.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3.4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10.7亿元;限上商品销售额21879.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501.6亿元,占全国10‰以上份额,其中出口额1930.5亿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6.96亿美元,增长91.3%。
(三)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开放时间最早、国家级功能区最集中、功能政策优势最突出的区域。区内集聚了2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1个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港口+自贸区+保税区”的功能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230个国家级开发区2023年综合考评中列第12位,较上一年前进5位。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已有27项改革创新取得全国全省“首单”或“首例”突破性成果,1项入选2023年商务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和创新备案的案例累计达16项,11项改革成果入选2023年度省级制度创新最佳案例,居全省四个片区前列。
(四)主导产业基础雄厚。临港大工业基础好、规模大,全区拥有工业门类34个,规上工业企业1047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70家,形成以绿色石化、钢铁、造纸、电力、纺织服装、专用装备、通用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的八大重点行业。拥有一批头部企业,包括百亿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55家,市级“大优强”培育企业22家。先后获批全国首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注塑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荣誉。现代服务业发展快、潜力大,港航物流、国际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发展迅速,规上服务业企业近2000家、中国五百强企业3家、总部型服务业企业151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势头良好,2023年新签约落地2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99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五)营商环境高效优越。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系统化、集成化营商环境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报一次”,推行最少审批、最优流程、最佳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最优营商环境。强化政策集成服务,全面承接、顶格尽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建立数字化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政策直达快享。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积极承接省市管理权限,在北仑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市行政审批2号窗口,促进开发区审批服务流程优化。成立全市首个合规指导中心,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时限平均缩短至5个工作日,“一网通办”率提高到99%,119个事项实现全国性无差别“跨省通办”,无感监测营商指数全市第一。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13项试点全部落地,试点规模领跑全国4个试点区域。创新推动QFLP、QDLP余额管理制,建成全国首家中东欧跨境网购自提中心,落地亚马逊海外购首个前置保税仓,落地全省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
五、重点产业平台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平台聚产业、以产业带集群,产业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凤凰城。2019年7月全面启动建设,定位是打造“青年理想之城”,主要包括青年创新的城市样板、开放绿色的城市客厅、产城融合的城市布局、文化鲜明的城市地标、智慧协调的城市治理等五方面内涵。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城市中轴线,核心区毗邻北仑区行政中心和商业广场,紧邻地铁1号线和远期规划的地铁6号线(二期),区域内涵盖1.8平方公里自贸区核心商务区。按照“一轴、两廊、五片区、多核心”整体发展框架,凤凰城分期分片实施区域开发,目前凤凰山西片及南片区项目基本落地,片区框架基本形成。
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位于甬江出海口南岸,以小港街道和戚家山街道两个街道为主体,涵盖面积82平方公里,区域人口约22万,按照“总部港”规划产业定位,聚焦总部港核心片区开发,实现高能级平台机构、要素、市场的高度集聚,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顶级研究机构总部、产业发展联盟等顶级要素平台。
小港装备产业基地。小港装备产业园是省级工业园,总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实际可用土地近5000亩,是国内注塑机、电气机械和新能源装备的龙头企业和总部企业聚集地。目前园区内入驻企业288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现有海天精工、海天国际、球冠电缆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精选层1家。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6.14亿元,占全街道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9.63%。小港装备产业园区域内的滨江小微园占地总面积约350亩,以机械制造和轻工产业为主,一、二期已经交付,目前进驻企业26家。
灵峰现代产业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4月以来,北仑区(开发区)举全区之力打造灵峰现代产业园。园区选址北仑邬隘片区,坐落于灵峰山脚下,紧挨轻轨一号线邬隘站,甬台温高速、穿好高速出入口紧贴其北侧。以原有的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为基础,规划范围13.4平方公里,建设范围为10.9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空间7.1平方公里,其中3.2平方公里纳入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核心区范围内。在产业布局上,按照特色产业集聚、业态错位互补的思路,最大限度强链、补链、优链,重点拓展智能装备及服务、5G+工业互联网、工业关键基础件、高端汽配零部件等四大产业领域。园区内现有各类企业88家,其中龙腾企业12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上市公司6家。
临港经济示范区。前身为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北仑区(开发区)成立最早的工业园区之一,现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区域内与宁波自贸区重叠面积约3.5平方公里。目前区内共有大小企业约1100家,宗地企业352家,建有14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研究院、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申洲国际、弘讯科技、海天精工、雪龙集团、创源文化等5家上市企业。2022年12月,临港经济示范区实施“二次开发”,突出产业发展“高端化”“服务化”“数字化”和“总部化”方向,目标构建以纺织科技、高端装备、数字经济为主体,以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3+2”临港产业体系,规划“一核、双轴、三芯、四区”的空间布局。
芯港小镇。2017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位于柴桥、霞浦两个街道,平台规划总面积6.81平方公里,包括主要区域和附属区域两部分,其中主要区域规划面积6.37平方公里,附属区域规划面积0.44平方公里。园区落户集成电路制造业企业16家,2023年总产值19.37亿元。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独角兽企业1家。2024年1月,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园。
青峙化工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聚区是省级化工园区,总面积约13.49平方公里,由青峙、临港2个化工产业板块组成,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789.1亿元,占全市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比例为15.9%。其中,青峙板块位于园区西北部,占地面积约 6.03 平方公里。立足先进的化工企业和生产技术,以乙烯、丙烯、PTA 等为原料的下游化工产业为发展导向,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重点产品包括 PTA、合成树脂,并通过对副产氢气综合利用延伸发展氢气储运、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目前共有企业34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