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经济开发区

一、历史沿革

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的历史可追溯至1998年创建的苍南灵溪特色工业园区。2003年,经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苍南灵溪特色工业园区升格为温州灵江山海协作园区。2006年3月6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6〕31号)批准,成立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温州灵江山海协作示范区)。同年4月17日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正式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园区)。

 

 

2006年8月5日,经苍南县委县政府(苍委发〔2006〕77号)决定,成立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温州灵江山海协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机制。

 

2016年10月20日,浙江苍南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苍南县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苍编〔2016〕42号),后于2019年1月8日再次更名为苍南县工业园区建设中心(温市编〔2019〕11号)。

 

2020年11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设立浙江苍南等经济开发区的复函》(浙政办函〔2020〕73号),正式同意整合设立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

 

2021年11月24日,原苍南县工业园区建设中心正式更名为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温市编〔2021〕66 号),并沿用至今。

 

 

二、开发区域

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于2020年11月获得省政府批复,批复面积14.81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块。

 

灵溪区块。规划面积9.82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台北路、和平大道,南至玉苍路、惠达路、江滨路、海潮路,西至锦绣路、规划二路、苍南大道,北至环城北路、站南路。

 

金钱宜区块。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宜山梁宅村、钱库文鑫河、金乡老龙金公路,南至金乡东昇路,西至宜山龙金运河、钱库龙金大道、金乡阳美村,北至龙港市薛家桥村。

 

马站区块。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232省道,南至工业环路,西至通港南路,北至沿浦河。

 

 

三、机构设置

2021年12月30日,《中共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苍委办〔2021〕87号)确定,中共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机构规格为正科级。挂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牌子。

 

苍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策实施,推进招商引资(含对台经贸合作)、项目建设、土地财政管理,并承担区域经济服务、企业监管及社会事务协调等职能。下设1个内设机构综合科,负责统筹机关日常运转及行政事务。

 

苍南经济开发区服务中心为管委会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副科级。负责贯彻实施上级政策法规,统筹区域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与基础设施管理,推进招商引资(含对台经贸合作)及项目落地,监测经济运行与投资管理,协助应急事务处置,并落实开发区管委会交办任务。服务中心设4个内设机构:经济发展科、规划建设科、应急管理科、招商服务科(挂对台经贸科牌子)。

 

四、发展概况

苍南经开区作为年轻的省级开发区,体量虽小,但发展迅速。2024年,苍南经开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80.5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核心数字经济企业14家、专精特新企业36家,固定资产投资261.97亿元,同比增长15.7%。

 

五、重点产业

灵溪区块

①苍南工业园区部分,以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仪器仪表)为主。园区范围内土地基本完成开发,建有台商小镇、省级生态产业平台、苍南华商智造园、新欧小微园、台湾青年创业园、苍南县公益性科技孵化器等平台载体。

 

②县城新区部分区域,以商贸服务、现代商务等业态为主,包括商业综合体、金融大厦、星级酒店等商业配套布局,是一个集行政办公、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核心区。③灵溪镇沿104国道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部分沿104国道部分,拥有年交易额超200亿的浙闽省际商贸专业市场,包括被评为“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的浙闽农贸综合市场、浙南闽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浙闽副食品市场以及矿山井巷特色市场等知名专业市场群。

 

金钱宜区块。以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文化用品等时尚轻工产业为主,拥有“中国废旧纺织利用基地”“中国内衣名镇”“中国箱包市场产业基地”“中国台挂历礼品生产基地”等国字号金字招牌。目前区块内建有宜山再生纺织小微园、宜山针织小微园、宜山梁宅针织小微园、金乡镇卫城文化产业园等平台载体。

 

马站区块。以清洁能源核电及核关联产业、氢能、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为主,具有山海兼利的地理优势。在核电及配套关联产业领域,与中广核、中核建等央企合作进一步加深,依托三澳核电、海上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核风光水蓄氢储”的全链条新能源产业链正加速形成。同时鼓励周边海域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

 

首页    开发区简介    温州市    苍南经济开发区
2025-05-16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