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三十年 | 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双翼驱动产业体系 宜居宜业工业新城
开栏语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浙江经济开发区作为“经济大引擎、开放主平台、创新主阵地”,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浙江开发区”陆续推出《逐梦三十年》系列报道,弘扬浙江省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30年间开拓、创新、奋进的实干精神,全面展现开发区奋进新征程的生动场景,以开放平台力量贡献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嵊州经济开发区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波澜壮阔,三十年春华秋实。站在嵊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三十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开发区建设的历程是一幅翻天覆地的壮阔画卷。
嵊州经济开发区诞生于1992年,当时的嵊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经济贸易开发区,规划按照“依托老城、总体规划、分段开发、滚动发展”和“以产业开发带动城镇开发,以基础设施配套促项目引进”的思路,通过先开辟市场小区、外商投资区、个体联户工业小区、重化工工业小区,再开辟生活居住区的顺序,使其逐步具备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综合功能,迅速成为嵊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贸易新区。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经过初创期、壮大期、发展期,2021年5月19日,三界镇的高新工业园区并入嵊州经济开发区,整合成为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增挂嵊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产业升级的新高地
开发区从创建之初以领带、针织服装、电机电器、厨房用具、机械链轮、电声配件、汽摩配件、精制名茶、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为主的十大产业发展到以领带服装、机械电机、电器厨具为主导产业的三大产业集群,再到重点聚焦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以领带服饰、厨电电器、机械电机3大主导产业和数字5G、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4大新兴产业双翼驱动的产业体系。
走出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全面实施嵊州市重点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做深做细领带定制化、厨具品牌化、电机高端化文章。重点推动厨具、机械、电机、领带、服装等行业智能化改造工作,如亿田年产30万套智能集成灶项目、帅丰年产40万台智能化集成灶项目等数字化技改项目纷纷上马。以厨具电器行业为试点,大力发展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打造全产业链的“中国丝高地”、“中国智能厨房”、“中国电机之城”注入活力。
聚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深入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工作,全面摸清家底,盘活存量用地,腾笼换鸟创空间。如腾退东豪集团内10家租赁企业,盘活212亩土地,实施长鸿生物总投资50亿元建设60万吨/年PBAT可降解塑料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缴税收6亿元,是近年来嵊州第二大体量的乡贤回归项目。另一方面筑巢引凤拓空间。开发区(高新园区)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布局并打造:新能源高端装备万亩千亿产业园、艇湖未来科创城、生命健康产业园、智能厨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领尚小镇、高新园区等七大板块,以七星拱月之势构筑起园区腾飞版图。
聚焦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合理化开展企业培育。进行产业链优势短板清单摸排,建立梯度培育名单,发挥亿田、帅丰、迪贝等上市企业龙头效应,强化“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的梯度培育,形成集群合力。科学化调整产业结构。新兴产业的引入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以晶越半导体、金达视讯等项目为代表所形成的5G产业,将有效配强传统产业链,推动嵊州制造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规模化转变。
优化营商服务新环境
优化营商服务新环境。大力实施能耗“双控”,对高耗低效企业执行嵊州市工业企业能耗“双控”方案,深入开展“低小散”企业清理工作,同时对进入园区企业和项目进行严格审批,提高入园标准。严控的另一面是扶优,成立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系统整合11个部门35项审批事项,严格落实“代办员”、“容缺受理”、“三服务”等制度;班子成员上门问诊,以“上门式”保姆服务让企业省时省心,以“专家式”会诊服务为企业“把脉问诊”。
开发区(高新园区)做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交出亮眼成绩单。2021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13.1亿元,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207.3亿元,同比增长14%。现有工业企业18150家,规上企业641家,上市公司7家(新光药业、迪贝电气、昂利康制药、帅丰电器、亿田智能厨房、新中港热能和盛泰服饰),核心区域规上工业产值占嵊州全市的70%以上。
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没有招商引资大突破就没有经济大发展,开发区(高新园区)肩负着“招大引强”的重任。近几年开发区(高新园区)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招引工作初显成效,归功于科学的招商模式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项目研判“多跨+精细”
建立由开发区(高新园区)和各部门组成的招商引资联合评估工作组,对于意向引进的项目,从产业政策、安全环境、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扶持政策等多方面进行项目评估,研判项目质量。
项目招引“多元+特色”
通过乡贤招商、基金招商、蹲点招商、“一把手”奔跑招商、线上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等丰富的招商模式全方位开展“招大引强”工程。2020年6月以来,共招引长鸿、科元、比亚迪、贝达药业等为代表的乡贤回归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约336亿元,涵盖了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嵊州新引进项目的近一半。
项目服务“速度+实效”
早在2002年,开发区就提出了“服务是开发区的第一资源”,并且大力实施“一个楼层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口子收费,一个代理报批”和“规定日办毕、全天候值班、宾馆式服务”的工作机制。凭借专业的招商团队和服务水平同年成功引进了投资1250万美元的最大外资项目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用240天演绎了一出从草签协议到顺利开学的盛装大戏。
这些年来,开发区(高新园区)始终秉持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用最硬的政策、最实的举措、最大的诚意推动项目聚集落地,2021年,比亚迪项目从签约到建设再到产线的全面通线,仅用时285天,再一次创造了令人惊羡的“嵊州速度”。
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在成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的同时,开发区的新城形象也日益鲜明。艇湖新兴产业园是开发区(高新园区)重点打造的产城融合新城,园区基础设施EPC建设项目又是开发区(高新园区)重点项目之一。基础设施EPC建设项目包含13个子工程,涉及11座桥梁和11条道路。其中,道路建设总长度约为14.7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开发区(高新园区)交通环境,提高运行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
除了艇湖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EPC项目以外,投资9.4亿元的嵊州市妇幼保健院(嵊州第二人民医院)及疾控中心新建工程、镇海中学嵊州分校、中国唐诗之城、开发区创业创新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也纷纷拔地而起,推进科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高起点建设艇湖新兴产业园,是开发区(高新园区)在构筑“一城一室”创新策源格局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开发区(高新园区)围绕科产城人一体发展,着力抓好重点科创平台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以艇湖未来科创城、巴贝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的“一城一室”创新策源格局,推进创新孵化平台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走好共同富裕之路,需要科产城融合发展。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正从从单一工业园区向融合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城区转变,从而做优科产城融合品质。”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杭台高铁的开通,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将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与杭绍甬同城化发展的强劲东风,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围绕“一年攻坚、两年突破、三年出形象”的战略举措,做大做强新能源高端装备万亩千亿产业园和生命健康产业园,推动形成“一城一室”创新策源格局。如今,一个以工业为主、集居住商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正在崛起。
✎来源 | 嵊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审核 | 王琬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