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工业社区集成服务模式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首站来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灵峰工业社区,总书记指出“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两年多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工业社区建设,坚持以系统思维整合各方资源,以用户思维提供精准服务,走出一条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新路子,全面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01

工业社区基本概况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浙江改革开放先行地。2022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8亿元,财政总收入905.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5499亿元。宁波经开区是全国典型的工业集聚区,区内还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全域落户。全区产业工人数量超过30万,其中外来人口占了70%。对体量大、数量多的大型园区服务管理面临的难题,如果政府主导型派出机构小园区管委会,行政成本较高;如果采取市场主导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则在调动整合政府部门资源方面又相对欠缺。为破解企业服务管理的“两难”,宁波经开区参照居民社区管理的做法,探索推进工业集聚区社区化服务模式,通过构建工业社区“共同体”,破解大体量企业和小规模政府之间的服务不匹配难题。

 

截至目前,区内已建立以灵峰、大港等为代表的15个工业社区、拥有115名专职社工,覆盖超90%的工业集聚区,构建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企业参与”的园区服务格局,形成了在浙江乃至全国都独具特色的“企业园区化、服务社区化”工业型社区服务形态,承接全区各大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管理职能。2021年,工业社区集成服务入选全省首批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试点、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和全国地方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22年5月5日,在浙江省城乡社区工作会议上,工业社区服务模式得到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将工业社区作为全省五大类型的现代社区之一进行了全面推广。其中,灵峰工业社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大港工业社区获得“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模范团体”等称号;物流工业社区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央视等新闻媒体报道。

 

02

试点取得成效

 

一是工业社区理论标准升级

自2021年《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后,2021年3月《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成功申报省级标准,并于2022年6月,出台《关于加强工业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全省全市推广工业社区治理模式提供标准样式。7月,《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通过国家民政部立项,成为全国可复制借鉴的省域范例。与同济大学开展工业社区和社会治理模式研讨,强化工业社区治理模式的理论支撑,编制了《工业社区治理报告》。

二是工业社区服务水平提高

克服了园区管理服务碎片化、多头化弊端,有效实现管理服务的整体化、协同化,迭代升级形成“十个一”工作服务机制和十大服务场景,提升了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例如通过工业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建设,满足职工子女就近托育服务需求;及时调整省内异地就医免备案等管理服务;加快建设职工公寓、产业服务综合体、邬隘青年公寓等保障性住房服务项目,创新打造“工匠学堂”,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力度;在工业社区大企业集聚的区位,试点建设智慧云诊室、云药房和“一人一艺新空间”“天一书房”。

三是工业社区主体不断壮大

聚焦企业这一共同富裕的关键主体,通过链群打造、两业融合、数字驱动,为大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2021年全区中小企业实现产值1837亿元,入选市“大优强”企业数量宁波市第一。2022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61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30亿元,均居宁波市首位。2022年,北仑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新增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1家。培育22家“大优强”企业,新增“小升规”企业57家。

四是工业社区重大改革率先破题

工业社区试点谋划了小微工业园区绿岛环境管理模式改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业社区集成服务模式改革等四项重大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实践探索。如:针对长期以来工业集聚区及入驻企业在环保管理中存在“自觉性不高、投入不足、管理不强”等问题,在生态环境领域全面实施准入政策简化优化、产污工段集约集成、治污工程共建共享、环保监管统合统一、产业链条融化融合的系统集成改革试点(简称“绿岛”模式)。该试点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年度生态环保领域改革重点课题,获评省首批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

03

主要做法

 

 

综合集成建强组织体系,

推动企服网络更加严密

 

该区依托工业社区平台,以筑牢坚强有力、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推动整合各方资源,凝聚服务中小企业强大合力。一是做强联盟“领导核”。采取大企业单建、小微企业联建、网格兜底建等方式建强企业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在工业园区有效覆盖。目前,区内已成立15个工业社区党委,下辖865家企业党组织,联系服务超6000家工业企业和30万产业工人。同时该区还成立了“工业社区联盟”,出台工业社区联盟议事规则,建立联席会议和工作例会制度,推动工业社区整体推进、协同作战、抱团发展。二是做大共建“朋友圈”。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推动工业社区与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等建立校地、银地等党建共同体,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办、发展共推,精准服务中小企业。比如,全区银地党建共同体组织15家金融机构与15个工业社区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推出“锋领信贷”等20个党建共建项目,2021年累计为6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99.46亿元、增长47.4%。2022年区内农商银行党委与灵峰工业社区党委共建“红锋信贷”平台,为大碶高端汽配模具行业协会提供30亿元集体授信。三是做优党建“产业链”发挥工业社区党组织牵引作用,以企业支部为纽带,组建模具、汽车、化工等5个产业链党建联盟,引导区内上下游企业依托党建联建、工作联动、人才联育、活动联办、问题联解等模式,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实现产业链企业抱团发展。比如,灵峰工业社区服务的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98.7%,其中抱团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占园区总产值的50%以上。又如总书记亲临考察的臻至模具与顺兴机械通过党建联盟的牵线协作,成功研发800T荷载量全球最大的导柱式合模机,助推臻至实现产值翻番。

 

精准赋能夯实基层基础,

推动企服力量更加壮实

 

该区建立社区资源、需求和问题“三张清单”,整合各类资源,以组团力量提升企业服务成效。一是下沉部门资源。结合全省“万人助万企”专项行动,整合25家涉企职能部门资源,成立由发改、经信、科技、人社等涉企部门组成的“企服联盟”,形成平时包联、战时支援、组团作战的工作格局。二是下沉干部资源。根据工业社区规模大小、产业特点和需求类型,在全区选派50名有经济部门工作经验党员干部组建8支“锋领企服队”,每支队伍由1名退出现职领导干部全职担任驻点组长,5-6名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年轻干部担任组员,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驻工业社区开展企业服务,今年以来已解决企业各类问题3235个。三是下沉人才资源。依托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工业社区成立高端模具等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配备技术人才、工程师团队100余名,开展“揭榜挂帅”产智对接会、“七彩云”活动周等系列活动,促进工业社区内企业与人才供需对接、精准匹配,助力传统制造企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累计签约合作技术攻坚项目46个,解决产业共性难题187个。

 

整体智治健全服务闭环,

推动企服质效更加彰显

 

全区推行社区化服务模式,建立闭环服务机制,不断擦亮工业社区治理成色。一是建立一站通办服务机制。在工业社区普遍设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6-8个办事窗口,建立首问负责、即时办理、全程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制度。同时,织密128个信息化联企网格,每月线上线下收集、分拣形成企业“十大烦恼指数”,精准掌握园区产业数据、企业急难愁盼事项。二是探索吹哨报到服务模式。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分级分类办理,工业社区能解决的,由社区党委协调解决;社区难以解决的,通过社区党组织吹哨,相关部门、驻区单位、行业协会即时办、联合办、跟踪办,直至问题解决。三是制定标准规范服务清单。研究制定工业社区党组织服务企业标准清单,覆盖孵化入园安置、生产经营支持、员工生活服务和出园协助办理等4大方面85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业集聚区社区化服务与规范》,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部署统一优化规模布局,

推动产业良好发展格局

 

宁波经开区将按照省市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统一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规模布局,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产城人文融合型的工业社区。一是开展工业社区全域拓面行动。立足五大国家级功能园区整合,统筹产业园区优化布局和“十四五”社区规划,促进工业社区增点扩面,扎实推进工业社区规范化建设。二是助推工业社区服务提级行动。落实《浙江省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积极回应区内中小企业和产业工人的高频需求,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广泛整合下沉各类资源,量身定制各类中小企业服务项目清单,打造个性化服务场景,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探索数字化驱动的发展路径。在持续推进大港、物流、百合、青峙、渡头董等各工业社区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成立工业社区数字化专班,一体化融合打造区工业社区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推动工业社区服务智治跃升。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谋划组建模具(金属)产业大脑运营公司,推动“大优强”、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3大类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力争新打造2个省级智能制造项目。编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方案》,向上争取获得国家级试点。

 

 

来源 |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一审 | 楼昕

✎二审 | 王琬鹃

✎三审 | 郑宁海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资讯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工业社区集成服务模式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3-03-07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