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颗超低轨道卫星!“诸暨智造”成功发射!

 

 

7月22日13时07分,由赛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颗超低轨道技术试验卫星“乾坤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3时21分卫星顺利入轨,地面收到观测数据。

“乾坤一号”超低轨道技术试验卫星入轨高度为500公里,根据任务需求,在300公里、268.13公里、250公里轨道高度完成超低轨长期稳定飞行业务,并突破太空极低轨道高度完成短期飞行业务试验。

“乾坤一号”效果图

 

 

据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研究所教授张迎春介绍,超低轨道空间位于距离地面15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目前暂无航天器长期驻留。作为国内首颗超低轨道技术试验卫星,“乾坤一号”的发射应用首次验证了多项超低轨关键技术和平台能力,不仅填补了我国超低轨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也将为后续超低轨道空天智能飞行器的型谱化研制奠定基础。

赛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赛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诸暨后,个研发项目就定在超低轨道卫星上,并组建了44人的研发团队。经过两年多时间,投入上亿元,研发团队攻克上百个技术难题,终于在今年7月拿出了惊艳成果。

“乾坤一号”研发团队沟通卫星研制进展

“超低轨道空间是未来十年航天强国必争的战略资源,属于太空价值的制高点。我们期待突破这个领域,为航天强国建设助力。”赛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世亮说,公司预计2024年将具备年产200颗高品质智能遥感卫星的总装、集成与试验能力

浙江天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与“乾坤一号”超低轨道技术试验卫星发射保障工作的还有诸暨市另一家企业——浙江天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而这背后则是诸暨市深耕航空航天产业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诸暨市坚持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引领,立足制造优势,聚焦航空装备、空天信息、测控服务等关键领域,重点突出商业航天火箭发射跟踪、卫星精确测运控运营、航天星箭软件研发、商业航天科普文创、军民融合发展五大板块,聚力构建以高端无人机生产制造、卫星制造及运营为主导,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智能视觉终端产品为特色,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诸暨·空天装备”海归小镇效果图

特别是去年以来,诸暨市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这一目标,全力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诸暨·空天装备”海归小镇作为全国首个县级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挂牌落户,浣江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落地运行,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诸暨市航空航天产业提供发展新动能。

浣江实验室

至目前,诸暨市已累计引进航空航天领域重大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达100亿元。据了解,诸暨市还将持续落实好“六个一”系列专项举措,在政策配套、人才吸纳、服务保障、园区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全力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优质生态。

 

 

瞄准赛道,浙江有望打造产业名片

这两周,浙江航天捷报频传,令人无比振奋。7月12日,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产于浙江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同样创下世界之最。下一阶段,蓝箭航天还将在浙江开启核心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进程。

 

赛思倍斯也已经在诸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落成了空天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0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总装、集成与试验能力。未来,还将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拓展超低轨道卫星星座与组网应用,预计将在2024年开始发射建设超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及星座。

“浙江的创新创业环境非常吸引我。”谈到为何来到浙江创业,郭世亮表示,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一方面,诸暨市将航空航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为企业落户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赛思倍斯在浙江获得了主要投资,郭世亮还与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的多位专家教授有长期紧密的合作。

 

在赛思倍斯的诸暨智能制造基地周围,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初具,发展势头强劲。诸暨市现有航空航天企业40余家,涵盖卫星测控与研发制造、空天信息、芯片、传感器、光电、电子器件等多个领域,尤其是最近三年,已经引进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数个重大项目。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参与“乾坤一号”任务保障工作的还有诸暨的另一家企业——浙江天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诸暨市科技城建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承载相关产业项目落地,诸暨还规划建设了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诸暨·空天装备),定位是构建以航空航天为主导、智能视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在科研配套方面,诸暨市政府与浙大、浙大控股集团共同建设浣江实验室,目前已成立了微纳星群与信息技术、智能无人系统、现代导航与感知技术等六个研究中心和三个公共平台。

 

“未来,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合作伙伴、配套企业在我们的卫星智能制造基地周边落户。”郭世亮说。

 

杭嘉湖,是浙江航空航天产业迅速集聚的另一个中心:蓝箭航天中心所在的嘉兴港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已引进多个亿元项目;今年5月,一个“国之重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开工建设,将在浙江打造航天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新平台。

 

顶层规划上,2021年,浙江发布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培育发展商业航天,聚焦商业运载火箭、微小卫星、北斗应用等重点领域。今年,浙江在《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将空天信息产业定为了优先发展的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之一。

 

幺周石认为,虽然浙江的航天工业起步较晚、规模偏小,但随着更多民营航天的“领头羊”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浙江,将快速带动起航空航天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更可以结合浙江已有的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平台、经济增长引擎。

 

“尤其是超低轨道卫星是一条非常独特的赛道,”幺周石说,“瞄准这个领域,浙江有望再打造出一张自己的航天名片。”

 

 
 

来源 | 诸暨发布、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 沈含

✎一审 | 楼昕

✎二审 | 王琬鹃

✎三审 | 郑宁海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资讯    国内首颗超低轨道卫星!“诸暨智造”成功发射!
2023-07-25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