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磐安实践:窗含山川万顷绿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磐安,那一定是绿色。这个代表勃勃生机、令人向往的美好词语,正成为磐安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写道:“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到磐安调研,提出“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实现很高境界的富”重要战略指引,指明磐安发展道路。三年后,习近平再次来磐调研,鼓励磐安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经济这条路子。

生态优势如何变成经济优势?20多年来,磐安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勉励,不断站在新起点,追逐生态发展新高度。从关注环境治理到聚焦生态本身,从产业集约发展到考核绿色低碳,从“两山”转化初阶到探索出制度保障新路径,磐安绿色发展的魅力值不断攀升,这片山水正成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
生态环境向“绿”

放眼浙江,绿水青山,绿色是“浙江之心”磐安的发展底色。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磐安的基本县情。绵延不绝的大山,阻挡了磐安发展的脚步和速度,一度让磐安成为浙江5个贫困县之一。也正是这绵绵不尽的大山,造就了磐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促成了磐安走出一条生态发展道路。“万山之国”“森林氧吧”,这里的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经过多年攻坚,磐安以优异成绩完成了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PM2.5浓度、PM10浓度、空气优良率等多项指标排名均居全市第一。磐安经济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市1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中排名第一。

磐安有坚定的保护生态决心。这份扎实的生态基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1983年复县时,磐安县境内基本上是光秃秃的山头,开山开到尖、烧荒烧到顶,导致山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县域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仅47%。历任县委县政府深知,这种毁灭性的做法不可持续。1995年,磐安县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生态富县”战略;2012年初召开的县第九次党代会和县“两会”,确定了“绿色发展、后发崛起”的工作主线;中共磐安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今后五年坚持“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先行示范”的工作目标……磐安对生态保护的追求,一任接一任,永无止境。

“污染治理不是目的,我们要让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升级。”县生态环境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这要求磐安要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入手,寻求合理的治理和保护之路。
产业发展奔“绿”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磐安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连日晴天,浙江华电金华磐安10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完工的一期工程满负荷运转,二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该项目年均发电量1.2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4.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9万吨,同时可减少相应废水排放,节能及环境效益显著,为磐安低碳试点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向未来,绿色低碳之路如何走好走稳?2021年12月,浙江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磐安成为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磐安县大力推动能源、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生活等领域低碳转型,全面提升林业碳汇能力,实现碳排放总量、强度双下降,开创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新境界。2021年,磐安县碳排放为32.03万吨,碳汇量为53.5万吨,净碳排放量为负21.47万吨,低碳发展之路初见成效。

4月,磐安工业园区升格为磐安经济开发区。漫步磐安经济开发区,这一以工厂林立,以汽摩配、塑料产业等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几乎闻不到一丝异味。浙江巨久轮毂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些年,园区企业生产运行采用最严环保标准,仅他们一家就投入近千万元。“磐安经济开发区准入门槛比较高,环保不达标的项目绝不允许落地。”严格的环保标准并没有阻碍企业生产,而是让企业发展走上了绿色的可持续轨道。2022年,浙江巨久轮毂有限公司收到来自磐安农商银行的100万元低碳贷款,这是磐安县发放的首笔“碳账户”贷款,也是助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绝不能越雷池半步。”这是磐安的惯例,对于生态红线的坚守,这里从没有“下不为例”的说法。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磐安分局局长胡志峰介绍,磐安有六大生态保护区,六大保护区都是生态红线,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36.75%,面积和比例均为金华市第一。
“两山”转化逐“绿”
伴随方前镇和溪村麦田的成熟,偏远乡村又成了人人奔赴的旅游打卡地。风吹麦浪的风景、山抱水环的环境,在周末高峰期日均吸引游客上千人,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多年来,历经“千万工程”、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等行动,全县236个行政村(社区)如漫天星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2022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97元,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其中,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功不可没。

在磐安,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的故事,已稀松平常。初夏的尖山镇乌石村,游客成群结队在村口枫树公园乘凉,其中有不少是常住游客。乌石村已有农家乐、中高端民宿197家,民宿床位4000余张。其中乌石村管头自然村80%村民从事农家乐行业,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数据显示,2000年全县农家乐仅5家,2023年共有农家乐、民宿1035家,23年增长了207倍。

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让生态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支点?从单打独斗到一呼百应,磐安始终依靠人民,不断发动群众力量,形成绿色发展合力。
小垃圾,大革命。磐安全县总动员,答好“垃圾革命”这道必答题。今年初,磐安县获评2022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安文街道花溪村、冷水镇朱山村、尚湖镇下溪滩村、盘峰乡灵江源村获评2022年度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目前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资源化利用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绿色征途,永无止境。回望这一路,磐安“生态富县 生态富民”的道路走得坚定且自信,把绿水青山变为最强动能,每个人、每个村、每座城、每处河湖、每家工厂都全力以赴。涓涓绿色溪流,正汇聚成强大发展动能,助力磐安坚定走好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