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与创新实践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我国新材料产业占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比重近1/4,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材料生产和消费国,新材料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但我国新材料产业起步晚、底子薄,仍面临先进基础材料参差不齐、关键战略材料受制于人、前沿新材料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

 

 

我国新材料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6.8万亿元,近10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据工信部预计,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10万亿元,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13.5%。

 
 

区域发展方面

我国各区域根据自身资源、人才、区位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支持新材料产业特色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总体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呈现“东部沿海聚集,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其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形成了综合性新材料产业集群,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了以材料深加工和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东北地区形成了服务于重大装备和工程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各地《“十四五”规划》纷纷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从发展目标来看,到2025年,浙江省提出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力争突破1.6万亿元;安徽提出新材料工业总产值达8000亿元,年均增速15%;广东省提出先进材料产业营收达到2.8万亿元。

图:我国新材料产业区域分布格局

 
 

产业布局方面

从产业产能来看,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超硬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百余种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细分领域产值超百亿的有碳纤维、风电叶片、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电子显示玻璃、石墨烯等;产值超十亿的领域有特高压陶瓷绝缘子、蓝宝石衬底、闪烁晶体、气凝胶等。


从创新载体建设来看,我国新材料产业重点集聚区发展方向主要聚焦在十个细分领域,包括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基及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前沿新材料,其中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集聚区占比最高。

图:新材料重点集聚区发展方向

 

 

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实践

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多项政策,围绕产业链建设、企业培育、创新载体打造、服务平台搭建等维度大力支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新材料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国家级创新中心6个、省级以上新材料产业基地超100个、省级以上新材料产业园区超过200个。

 

(1)苏州纳米城

 
 

发展现状

苏州纳米城位于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近1900亩,重点聚焦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纳米大健康等四大领域,成为全球最大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截至目前,苏州纳米城建成一区至六区,累计建成载体近75万平方米,集聚纳米技术企业及相关机构500+,各级领军人才300余人,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特色园区(首位)、中国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首位)、国家纳米新材料集群等荣誉。

图:苏州纳米城空间布局

 
 

发展经验

精准定位,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围绕四大产业定位,苏州纳米城以全产业链思维,瞄准产业上、中、下游发展需求,构建全产业生态。微纳制造领域,重点布局集“研发-中试-量产”于一体的MEMS平台,填补产业链空白,全力打造MEMS产业生态圈,构建“材料/设备-器件设计-晶圆流片-封装测试-集成应用”的产业闭环;纳米功能材料领域,以纳米新材料技术创新为核心,集聚高端创新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国家纳米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注重高精尖创新人才引进,吸引了全国90%国家级人才团队落户,建成国内最大氮化镓材料与器件产业集聚地;纳米大健康领域,联合苏州工业园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基础实现创新互补发展。

图:“创新研发+创业孵化+规模产业化”全产业链布局

顶层引领,定制产业创新生态。遵循“十个一”(见文末释义)创新生态路径,苏州工业园围绕纳米产业特色,确定产业发展路径。成立国资公司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纳米科技城,全面负责纳米产业发展;引进大院大所,如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中科苏州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前沿创新引领;建设重点平台,如“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微纳机电制造(MEMS)中试平台、纳米测试分析服务平台等,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公共平台;承办品牌会议,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是中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纳米技术产业盛会,有效打通产业资源共享渠道及最新技术交流平台。

 

产服支撑,提供企业全程服务。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行政审批、项目申报、政策咨询、人才服务等咨询服务,做好企业入园第一步。成立启纳创投,打造国内首支专注纳米技术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纳米技术产业重点领域高端上游环节的初创期项目,解决创新企业资金需求;依托中芬纳米创新中心、荷兰高科技企业中国中心、INL(苏州)创新中心等,打通纳米产业国际合作通道,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运营与服务中心,将“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导入“国家专利导航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全产业生态发展平台支撑,构建涵盖大科学装置、全过程产业载体、标准与检测中心、技术支撑与工程化平台、基础性平台等企业创新全过程共享平台;定期举办workshop、纳米技术投资俱乐部,以及国际项目对接会、产业上下游合作对接会等日常交流活动,以应用对接为导向,搭建沟通与合作交流平台。

 

(2)宁波新材料科技城

 
 

发展现状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暨宁波高新区,是宁波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平台,也是全国排名第13位的国家级高新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包括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在磁性材料、光学膜材料、高分子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北区规划示意图

 
 

发展经验

创新策源,引建重大科研平台。科技城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与大院名校和大企业的合作,引进共建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宁波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中国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同时,建有磁性材料等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和石墨烯、磁性材料两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创新策源平台。


空间集成,打造全产业链发展载体。围绕新材料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各成长阶段的专业产业园,包括全国首个以新材料为主题的众创空间、6万平方米的新材料产业加速器,并在周边布局产业化基地。其中,甬江南岸的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是集新材料研发、检测、展示、交易、企业总部于一体的创新平台;科技城北区是集研发、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于一体化的培育平台;同步建设成果转化平台,成立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项目-人才-基地”的合作模式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开发、产业化到应用的协同发展。


环境营造,构建创新发展生态。宁波科技城围绕新材料发展环境建设,推进以产聚才、以赛招商等方式,打造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强大“朋友圈”,助力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以产聚才方面,以龙头重点企业引育“头雁效应”,激发人才“群雁活力”,新材料重点企业激智科技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激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已拥有多名进站博士;以赛招商方面,主办全球性新材料赛事—中国·宁波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赛事足迹遍布近30座城市,每年超过200个项目报名参赛,一批优质项目及高层次人才通过大赛获得创新支持,并落地宁波新材料科技城。

 

 

小结

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的扩张、新材料对其他材料及领域的创新替代,未来新材料产业仍将处于倍速增长阶段,新材料产业基地、集聚区等的建设将不断壮大和发展。面对新材料发展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卡点问题,未来产业集群的建设要重点以企业和产业发展为核心,强化服务和平台支撑,打造重大创新平台、打通成果转化通道,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圈。

 

【释义】“十个一”:苏州工业园区为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出了“十个一”机制,即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

 

 
 

来源 | 和达产业研究院 作者:笔尖

编辑 | 沈含

✎审核 | 楼昕

 

首页    研究与思考    智库观点    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与创新实践
2024-05-20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