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经济开发区

 

 一、历史沿革

浙江温岭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月,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为4.16平方公里。2010年7月,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经省政府批准,授权管理面积163.2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开发区二期工业园区、产学研园区、上马工业区块、东部区块。2021年9月,开发区开展新一轮优化整合提升并于2022年9月通过省商务厅评审,整合后总面积为79.82平方公里。2024年,经过新一轮整合提升,总管辖面积改为45.4平方公里,较上一轮整合,共减少面积34.42平方公里。

 

 

二、开发区域

整合后总管辖面积为45.4平方公里,形成东部区块、上马区块、新河区块、箬横区块、核心区块、城南区块、大溪区块、城西工业城区块、坞根区块等九个片区。重点发展泵与电机、机床装备、汽摩配、激光及电子设备制造等产业。

 

 

 三、发展概况

温岭经济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两城两湖”发展战略,立足“产业大平台、投资主战场”目标定位,成为温岭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大平台、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蝉联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指数前十,其中2019年度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指数排名位列第六,历年最高。2020年,“海绵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考核。2021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选入省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荣获浙江省制造四星级园区,温岭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2022年,落户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获批设立省泵与电机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2023年,高标完成环龙门湖科创带设计方案,推动东部中小企业孵化园列为省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名单。2024年,环龙门湖科创带全面启动核心区块建设,其EOD项目入选省第二批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技术创新中心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一)平台推动有序有效。创新“区域+链式+专班”全员招商机制,实施“租赁+代建”招商模式,探索基金招商路径,修订完成《温岭经济开发区优化工业用地供给专项奖励实施意见》。截至目前,总供地面积超25000亩,其中工业用地超14600亩。

 

(二)产业发展有力有为。坚持“签约、开工、竣工、投产、达产”五位一体精准服务和“挂帅督办”机制,首推“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改革举措,当前,共引进项目312个,已投产企业253家,包括规上企业162家、上市公司9家(钱江、利欧、爱仕达、森林、泰福、鑫磊、东音、新界、富岭)。2024年,实现库内外投产规上工业总产值302.05亿元。

 

(三)产城融合有声有色。坚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获评浙江省“美丽园区”示范区。截至2024年底,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467.32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318.15亿元。建成道路37条共65公里,建成太平小学紫荆校区、三中东部校区等5所学校,投用5个住宅小区、5个商业综合体(邻里中心)、1个四星级酒店,入驻商铺235家。

 

(四)科创实力不断增强。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17家,拥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1家(利欧),园区研发经费投入达4.49%以上。同时,依托龙门湖湿地的独特自然生态基础和滨海特色,打造10.4平方公里的环龙门湖科创带,目前已开始龙门湖科创带孵化园一期建设。

 

 

 四、重点产业链

温岭经济开发区坚持高起点细谋划,围绕“精密制造城”“未来汽车城”发展定位,重点依托传统泵与电机、机床装备、汽摩配先发优势,加速集聚配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先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整车制造、激光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

 

(一)泵与电机

泵与电机作为开发区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出占比超51%,共有54家相关的泵与电机企业,其中整机制造企业44家,配件制造企业10家。开发区以质量提升和产能扩张作为重点,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打造泵与电机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新界泵业入选2024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名单。

 

(二)高端机床

机床装备作为开发区的传统主导产业之一,占开发区产出比重大概在18.4%,目前机床装备行业企业有49家,其中:机床整机生产企业40家,机床零配件生产企业9家。其中北平机床入选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三)汽摩配

开发区目前拥有汽摩配相关产业企业41家,产值占比17.6%左右。主要以生产齿轮等汽车零部件为主,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开发区积极推进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创新发展,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型,打造国内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及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和核心零部件配套的生产基地。其中巨跃齿轮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光电产业

开发区顺应“激光+X”发展趋势,提升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优势,着力构建完整的激光产业链。2024年,经开区共有激光行业企业4家,产出比重为2.7%。2023年3月17日,由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温岭激光高端装备发展高峰论坛在开发区的热刺激光超级工厂举行。热刺激光的成功引进到投产也将带动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开发区,以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和医疗激光设备三大方向为主的激光产业发展框架初具雏形。

 

(五)新能源产业

开发区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以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等为重点,推动“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项目落地。2023年2月9日,总投资53.2亿元的上海电气温岭年产10GWh储能电池建设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2月18日,上海电气温岭零碳储能制造未来工厂项目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

 

温岭经济开发区围绕“滨海新城一体化”为建设目标,拓宽招商思路,深入聚合产业布局:通过招引上海电气项目来放大本土风电资源;通过招引纬景储能、合林立业等一批新能源企业来盘活低效资源等招商措施,强固了新能源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链”式效应,开创出新能源产业新发展格局。

 

 

 

首页    开发区简介    台州市    温岭经济开发区
2025-04-13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