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经济开发区
一、历史沿革
乍浦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2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复成立,嘉兴出口加工区于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整合优化为嘉兴综合保税区。先后历经多次体制调整,目前乍浦经济开发区由嘉兴港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嘉兴港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为嘉兴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乍浦经济开发区统一履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管理职能,并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代管乍浦镇。
二、开发区域
乍浦经济开发区1993年批准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2004年,通过国家开发区清理整顿审核保留,核准面积5.47平方公里。2001年5月,嘉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调整理顺乍浦开发建设管理体制,管理范围扩大至整个乍浦镇域(不包括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目前管理面积约55.8平方公里。
三、机构设置
管委会下设嘉兴滨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杭州湾新经济园发展有限公司、嘉兴港区生态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嘉兴港口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嘉兴综合保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国资公司。
四、发展概况
2024年,乍浦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069.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37.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亿元。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连续12年入围全国化工园区30强,连续七年排名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十强,园区单位面积产值和投资强度均位列全国第三。先后荣获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长三角氢能产业园一期、二期正式投用,国内龙头企业国鸿氢能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浙江第一家上市氢能企业。航空航天不断突破,蓝箭航天总装的朱雀二号遥二、遥三火箭先后在酒泉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入轨、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五、重点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乍浦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区域内第一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硅材料、合成化学纤维、合成橡胶以及精细化工的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乍浦经济开发区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依托园区内各大功能板块,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化工新材料“一核一廊八链三板块”空间布局。
“一核”即化工新材料园区。发挥以“三江”企业为代 表的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核心区千亿级化工新材 料产业基地的建设。
“一廊”即:化工新材料园区的管廊体系。园区内公共管 廊为输送工业原料产品、配套公用物料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通 道,超百公里的管道体系按照产品链及产业网络关系有机地 组合循环,既可打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上下游通道,又能减 少外运的运输成本。
工程塑料--以帝人、美福石化、鸿基石化等企业为主导 打造世界级工程塑料产业基地;
合成橡胶--以信汇合成、赞昇等企业为主导打造世界级 卤化丁基橡胶和高性能特种橡胶产业基地;
硅材料--以合盛硅业、德山化工、联合化学等企业为主 导打造硅-有机硅-硅材料上中下游集聚的产业链集群;
合成化学纤维--以晓星化工、嘉兴石化等企业为主导打 造产业基地;
环氧乙烷--以兴兴新能源、三江化工、嘉化脂肪醇等企业为主导打造环氧乙烷及延伸加工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等产 业基地;
精细化学品--以巴斯夫、壳牌化工、传化新材料、赛铬 能源等企业为主导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
高性能特种新材料—以嘉兴瑞华泰、嘉兴金门量子等企 业为主导,向下游光电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延伸;
氢能产业—依托以浙江华泓为主的9家企业产生的工业副产氢气发展氢能源产业,推进浙江氢能示范区的建设,打造“中国氢港”;
“三板块”即浙江航空航天(现代装备)军民融合产业园、 杭州湾经济园(G60科创走廊)、综合物流园区(嘉兴港);
浙江航空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园--鼓励发展以化工新材料为原料的下游非化工产业,形成与园区产业紧密相联的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环保终端、智慧应急等新兴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区;
杭州湾经济园--集聚一批科技研发、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环保工程、检验检测等化工新材料配套服务机构;
综合物流园区--嘉兴港建有外海生产性泊位4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4个,目前已经形成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是浙北和苏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外贸通道,是嘉兴港区建设千亿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