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经济开发区:扬帆筑梦正当时

 

 

 

 

蓄势腾飞正当时 

跃上潮头满目新

 

 

 

 

 
 

趁势而上谋新篇,扬帆筑梦正当时。

一座城,一经开。经济开发区往往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一座城市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这是一串梦想的足迹。永康经济开发区,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11月的永康市五金科技工业园,2002年8月,浙江省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2002年11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乡镇企业科技园区;2006年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综合实力奖。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浙江省20个重点示范工业园中最大的产业特色工业园及浙江中部上规模、上档次的示范性工业区、科技区和特色的魅力新城。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20年来,载着光荣与梦想,永康经济开发区在开放中蜕变,在发展中腾飞。近年来,永康经济开发区先后获得“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2019年“省美丽园区示范园区”、省“两业融合”发展试点、2020年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2020年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名单、2020年浙江省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称号,省级经济开发区(西南片)10强,连续多年获省级先进开发区等系列荣誉称号。

时间的年轮,镌刻下奋斗者的足迹。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作为呼唤新担当。

“接下去,我们将在理关系、强平台、拓空间、优服务上精准发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永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表示,今后五年,永康经济开发区将盯牢打造“世界五金之都”的奋斗目标,立足园区实际,全面深化改革,科学整合提升,推动实现平台布局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产业发展更加高端、开放发展更加深化和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全力建成高能级、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平台,致力创建全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筑巢引凤,燃动发展新引擎!

这是一片热土,是一片承载希望、成就梦想的热土;是一片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热土;是一片挥洒激情、孕育辉煌的热土。

目前,永康经济开发区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73家,亿元企业56家。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30亿元,占永康市30%左右,实现乡镇税收16.4亿元,其中工业税收12.4亿元,亩均税收22.6万元……一连串的大手笔,一连串的新进展,诠释着永康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所取得的巨变。

 

12月21日,永康经济开发区西朱小微企业园内,永康市涛涛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加紧生产外贸订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吴静娟介绍说,自今年9月1日公司投产以来,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等产品已在欧美市场热销,今后还将陆续推出新产品,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

“西朱小微企业园有现成的标准厂房,无微不至的‘一站式’服务,我们一搬进来,就可以开工投产。”吴静娟说,如果建设新厂房,至少要花上一年时间才能投产,企业将错过市场黄金时间。仅用短短二三个月时间,安装生产线后迅速投入生产。“有这样的速度,还多亏永康‘零供地招商’的帮助。”吴静娟道出其中原因:“从缙云回到永康投资,最看中的就是能直接落地、快速投产。”

谁曾想,如此火热的生产车间,去年还是杂草丛生。

原来,今年以来,永康经济开发区从破解土地资源限制、拓展发展空间和推广实施“链长制”、建强建全五金制造产业链出发,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利用西朱村集体留用地,采用“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监管”的办法,创新零供地招商模式,创出了村集体留用地标准化工业开发的“西朱模式”,着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提高村集体留用地的亩均效益,助推实现产城融合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目前,西朱小微企业园已成功建成占地4.6万方、建筑11万方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了区、村、企三方共赢,目前已招引入园五金制造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9个,已成为永康“强链补链”的重要平台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典型示范。

今年以来,永康经济开发区以实施“12345工程”为主体,全力完成“五攻坚四清单双承诺”工作清单阶段目标,工作清单共13项,涉及50多项具体工作。其中,堰头小微园暨堰头区块老工业区改造、电子信息产业园暨西朱小微园、科技产业孵化园暨万事达区块资产包处置等工作均已全线启动,提前完成阶段性目标。此外,泊康科技、王力安防、博士龙等重大产业项目均顺利推进,目前泊康科技、王力安防两个项目已投产。

 

 

 

 
 
 
 
 
 
 
 
 

快马加鞭,项目建设“再提速”

穿行于永康经济开发区,只见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繁忙奋战的项目建设者……

 

一幅幅宏伟蓝图正在描绘,一个个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一座魅力新城正在崛起。

在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制造2025示范基地”的征途上,近年来,永康经济开发区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揭开了发展新篇章。

截至目前,永康经济开发区拥有上市公司5家,股份制企业4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3家,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3家、省研发中心17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省级领军人才6人;25家企业获50项“浙江制造”认证,19家企业主导40项“浙江制造”标准。

尽管成绩斐然,但永康经济开发区人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

如今,随着永康经济开发区的“梧桐树”不断枝繁叶茂,一只只“金凤凰”也拣枝而栖。

“选择永康经济开发区作为我们企业的主阵地是我们的幸运,这里厂房布局合理、空间较大、管理规范,还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产业链配套,我的目标是要达到年产值1个亿。”浙江荷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奇帅说,该企业主要生产高端模具、母婴用品、保温杯、休闲车等产品,以前在武义有3个厂房,这次搭上永康政府招商引资的“快车”回归家乡,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如今,服务企业已成为永康经济开发区的一张“金名片”,吸引着世人目光。

“优质高效的‘开发区服务’真的打动了我们,在项目用地规划、立项报批、手续办理、要素协调、事项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永康经济开发区为我们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这种良好的投资环境坚定了我们在永康发展并立志做大做强全产业链项目。”不少外地投资方项目负责人纷纷表示。

如今,这样的“店小二”正活跃在永康经济开发区的每个项目现场,5+2工作模式已经成为常态,全力做好大项目服务工作。有了贴心的服务,新签约的项目建设也犹如坐上加速车。

 

“服务企业是开发区永恒的主题,服务企业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把服务企业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让更多客商点赞!”开发区从领导到普通员工,无人不践行着这样的承诺。对于重点企业和项目,开发区采取“一个领导对接一个项目”的承诺式服务,解决入驻企业的后顾之忧。此外,他们还对入区项目提供落地、建设、竣工、投产等环节的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投资者享受到方便、快捷和高效的服务。

今后五年,永康经济开发区将对标打造“世界五金之都”,以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主要路径,科技引领,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如今的永康经济开发区,正以无比高昂的雄心壮志,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努力开启新征程。

 

✎来源 | 金华日报

编辑 | 方   璐   

审核 | 王琬鹃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资讯    永康经济开发区:扬帆筑梦正当时
2021-12-28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