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问海”促共富 青田谋好四篇文章
如何在共富路上跨越赶超?“向山而行,强化统筹;向海图强,借势发力!”省人大代表、青田县委书记林霞说,青田要跨山问海,必须谋好四篇文章。

01
抓好“双招双引”,
注入发展动力
招大引强,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招才引智,是促进地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浙江要推进山海协作产业项目300个、投资400亿元以上。这让林霞更坚定青田要“谋出发展大项目、强化人才大支撑”的想法。
全链条招大引强。青田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制造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全局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建立千亿级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省重点支持。
“对招商,不能守株待兔,要虎口夺食。”林霞的理念是,紧盯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及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重点瞄准大型央国企、世界500强、行业领军“小巨人”企业,力争引进十亿级大项目超10个,实际利用内外资超150亿元。

全方位招才引智。青田瞄准“高精尖”,实施海外引才计划、“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用好海外研发中心、浙江人才大厦等科创平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推动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
做好‘双招双引’这一战略性先导工程,才能跑出人才聚集加速度,干出项目建设大热潮。
02
做强生态工业,
推动稳进提质
工业强则区域经济强。环顾山区26县,工业发展几乎都是弱项。尤其对都是山区县的丽水来说,情况更加明显。
“生态工业要成为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支持26县生态工业重点项目”的举措,根据省委、省政府为青田量身定制的“一县一策”,林霞代表对接下来怎么干有了清晰规划。
“优一、强二、兴三”,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以生态工业为主导、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坚持“工业强县”的基础上,青田将“生态工业扩量提质”摆到重要高度,打造“一区三功能片区”生态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全力建设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林霞代表举例青田企业——青山钢铁,其隶属世界500强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种不锈钢属于新材料领域,“我们想推动青山钢铁以股份合作形式置换杭钢集团36万吨钢铁产能指标,实施全球特种钢新材料暨深加工产业链共同体项目,希望省里给予支持。”
绝不能让山区县成为共富的塌陷区。唯有找准生态工业绿色跑道,山区县才能变成共富路上的新增长极。
03
凝聚华侨力量,
共建“世界青田”
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林霞代表关注到,改革与开放是高频词。
青田是对外开放重点县,33万华侨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让世界青田人共建青田。青田与世界的“距离”有多近?2018年,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建设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4年来,试验区成为浙江5个“华商之窗”最早获批试点,入选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

试验区建设基本以县内统筹协调为主,偏“单打独斗”;缺少配套政策扶持,也使之进一步发展受限。
“广东2020年出台相关意见,集全省之力推动汕头试验区建设,我们能不能有类似政策?”林霞代表建议,省里加大对试验区扶持力度,特别是明确一些事权下放,并在侨资项目用地指标、财政转移支付等上适当倾斜,“统筹协调省级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和督查激励机制,让试验区成为浙江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窗口’。”
04
拓宽交通建设
通达江海“动脉”
交通,是制约山区县发展的突出问题。2021年,在浙江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被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交通’也多次出现,丽水不是没有发展空间,而是没打开交通格局,“上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令人振奋。”林霞表示。

打造“东部提质、西部融入、中部崛起、南部贯通、北部突围”的青田发展新格局——跨山问海,山海联动,插上共富的腾飞翅膀。
青田有3件要紧事要做:
第一件是加大陆上交通投入力度,建议省级加大丽水地区陆上交通规划建设,填补青田南北走向高等级公路“空白”;
第二件是强化水路交通政策扶持,需高质量推进丽水青田港等内陆出海口建设,形成浙南水运大通道;
第三件是加强航空交通配套建设,推动省市加快延伸温州轨道交通至青田,建设青田至温州机场直通公路。
✎来源 | 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 | 沈 含
✎审核 | 王琬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