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质化竞争下开发区提质升级的路径

 

 

作者: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 金继锋

 

 
 
 

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同质化发展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开发区提质升级的新的障碍,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开发区功能定位的同质化。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自 20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国家级经开区的定位可概括为“对外开放平台”和“经济功能区”;从 21 世纪初至 2018 年,国家级经开区的定位大多转变为“改革开放平台”和“产城融合功能区”;自 2018 年至今,国家级经开区的功能定位普遍集中于“改革创新平台”和“高质量发展功能区”,由此,一直以来,各地区的国家级经开区基本承担着相同的功能任务。

 

二是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同质化。仍以国家级经开区为例,从 2020 年全国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 30 强的园区来看,30 强园区的主导产业数量相对一致,其中 4 至 6 个主导产业数量的园区最多。同时,各经开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于装备、医药、电子、汽车四个产业,其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经开区有 30 家、将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经开区有 22 家、将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经开区有 21 家、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经开区有 21 家。

 

三是开发区竞争手段的同质化。目前,优质产业项目已成为各开发区争夺的重点。为争夺项目,各开发区采取的手段大同小异,从早期的项目入资(合资、合作)、税收奖励、土地优惠、企业奖补等政策竞争手段,到现在的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构建产业发展生态系统,各开发区大都采取了基本一致的竞争手段。

 

由此,梳理分析同质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同质化竞争下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围绕资源竞争困局 探求同质化原因

 

一是历史选择因素。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开发区一直承担着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使命。为加快引进外资、壮大产业,各开发区优先承接欧美、日韩等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装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涌入开发区;由于这类产业具有产值规模大的特点,有利于开发区快速做大产业体量,因此成为各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方向,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投入小、产出高的代表性产业,更是成为各地发展经济、扩大税收的重点产业选择。

 

二是人为选择因素。部分开发区缺乏长期发展思维和顶层设计,过于急功近利,或缺少长期规划,或受人为干涉,规划难以有效执行,产业规划流于形式;部分开发区领导为了尽快“出成绩”,盲目招引一批不符合区域长期发展的项目,为使项目尽快落地而给予项目超常规的政策扶持,导致园区无序化发展、同质化竞争。

 

三是竞争压力因素。开发区承担着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重任,开发区的管理者也自然需要面临地方政府的考核压力、周边园区竞争的压力。在建立初期,开发区尚不具备挑选项目的能力,导致入区项目质量良莠不齐。为了能够尽快推动项目落地,开发区往往给予企业各种政策扶持,导致各开发区间功能定位、产业类别、竞争手段同质化更为严重。

 

 …… ……

 

(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开发区》杂志2021年第1-2期(总第106/107期)。)

 

 

扫码关注

 

△ 中国开发区网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中国开发区网微信号

 

✎来源 | 中国开发区网

编辑 | 沈含

✎审核 | 王琬鹃

 

首页    研究与思考    智库观点    浅谈同质化竞争下开发区提质升级的路径
2022-03-26 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