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东阳开发区:栉风沐雨三十载,田野崛起新高地
开栏语
1992年9月,在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中,东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从城西、到城北、再到城东,东阳开发区在开放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
30年来,东阳开发区围绕“整合、提升、开放、创新”理念,构筑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企业。1994年,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6年,开发区被评为中国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之一。
从昔日的郊野农田,到全市的工业经济主战场、招商引资主阵地、城市拓展新平台,开发区犹如一名呱呱落地的婴儿,在大家的努力下茁壮成长,进入青壮年。
面积大了:
从城西一隅到东西南北
7月13日上午,东阳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东区,省重点项目东阳光铝电解电容器一期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幢幢厂房正拔地而起,建设紧锣密鼓。
东阳光铝电解电容器项目于今年2月21日开工,是东阳光集团回归家乡的第一个重点项目,也是今年金华落地的首个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项目占地166.3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
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是开发区版图扩大的一个写照。从城西一隅跨江北进、再到东扩,通过30年的“磨砺”,开发区从成立之初时的11平方公里,慢慢长大,有了更大的“舞台”施展拳脚。
东阳开发区的创业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2000年,成立江北新区管委会,拉开了跨江发展的序幕。
2008年,建立白云商贸园区管委会、江北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城北工业新区管委会,翻开了开发区东扩的新篇章。
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实施体制创新,开发区恢复实体化运作,撤销城北工业新区管委会,下辖白云商贸园区、江北高新产业园区,并托管六石街道和上卢管理处,规划统筹范围包括城东街道。
2016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开发区规划控制范围为白云、江北、六石、城东街道行政管辖区域,托管六石、城东街道。
2021年,东阳市委、市政府下文《东阳经济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实施方案》,东阳经济开发区由原东阳经济开发区、浙江东阳横店电子产业园区(东阳磁性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产业相近和区位相邻的原则,整合周边未纳入转型提升的乡镇工业功能区组成,形成“一区两片”的格局。一区即新的东阳经济开发区,两片即以原东阳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北片和以横店电子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南片。
企业强了:
从一花独放到春色满园
恒成硬质合金公司与开发区同龄。30年来,该企业深耕硬质合金行业,并审时度势,不断转型升级,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成为浙江省硬质合金生产企业“领头羊”。公司行政管理部兼知识产权部长郭伟波告诉记者:“恒成与开发区共同成长的30年,‘变’是成长的关键。”
多年来,开发区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恒成硬质合金公司紧跟开发区建设步伐,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以及工艺改善,以专注铸专长、以创新赢市场。今年,虽受疫情等影响,但恒成硬质合金公司逆势增长,截至9月底,产值同比增长60%。
恒成硬质合金公司的成长,是开发区产业迭代升级的缩影。开发区建成后较长一段时间,主要发展机械制造、针织服装、磁性材料等传统产业。据资料显示,1994年,开发区规上企业共10家。近年来,开发区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区内传统企业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引进科技人才、创办科研机构等方式,转变方向追“高”逐“新”。由老变新、由弱变强的产业转型升级热潮在开发区持续涌动,实现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位于长松岗功能区的千芝雅智能制造产业园,建立初始就着力于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探索。其引进的日本瑞光全伺服智能卫生巾生产线,一条1分钟可以生产800片卫生巾。以秒计时,以分钟计程,这一情景,恰如30年来开发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接下来,随着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建设,开发区工业经济将发生大变化,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紧密相拥,向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迈进。届时,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筑链建群,一个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产业结构更为优化的现代产业版图将“跃然而出”。
从一缕春光、一朵花,到花团锦簇、春色满园。企业与开发区同步成长,见证着开发区人奋斗的青春。
项目优了: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招商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开发区成立后,就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分年度、分阶段,促落实。
刚开始几年,开发区虽然引进动作不断,但由于项目小、投资少,产出也少,经济发展活力始终无法充分激发。2010年,开发区转变招商方式,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变单向招商为捆绑式、组团式招商,致力引进大项目。同年9月,通过“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在台湾的陈和贵先生回乡投资,空调制冷项目(即现在的浙江思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落地,这也是东阳市引进的第一家台资企业。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招引工作,开发区积极打造大平台、承载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一批标志性项目先后落地。2020年7月,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正威集团与市政府签约,总投资100亿元的正威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其间,开发区“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厂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正威项目所在地块地质条件复杂,土质坚硬,需要特种机械,挖土工程量大。为确保1号厂房顺利投产,开发区赶时间赶工期,全力帮助解决难题。土地平整期间,建设工地最多一天挖机达20多台,运输车辆200多台,最多时工人日夜加班,一天挖了3万多方,被项目方誉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项目投产后,虽然受到疫情及原材料紧缺等影响,但经过公司上下努力,7月份产能过千吨,单月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产值创新高。
项目为王。开发区正在加快集聚一批层次高、体量大的重点企业、龙头项目,高端磁性材料、健康生物等主导产业将齐头并进,形成“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链条又有集群”的局面。
配套齐了:
从郊野农田到城市绿肺
要发展,道路是基础。开发区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和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992年东阳开发区成立后,公路、道路建设随即展开。
1995年,义东路启动改造。同年,宽52米的望江路和宽32米的通江路建成。2002年6月,连接东阳、义乌的城市主干道世贸大道开工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不仅方便了企业落地投产、物流运输,更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东阳江从东往西穿越开发区,桥梁革命也随之开始。2000年10月,东阳江大桥开建。之后,艺海大桥、山口大桥、中山大桥、临江大桥、学士大桥、迎宾大桥、望江大桥先后通车。这些大桥给江北、江南交通带来根本性变化,而且夜幕降临时宛如“彩虹”飞架南北,绚丽缤纷。
东阳开发区不应只是钢筋水泥,大自然最本真的蓝、绿应该是这片土地的底色。顺着江滨景观带,从2002年开始,市民广场、市民花园、亲子公园等相继建成,成为东城最亮丽的风景和城市“绿肺”。被命名为全省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的木雕小镇,充满了生态园林气息,让人们在宁静悠闲的氛围中心无杂念地体验传统文化。
✎来源 | 东阳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王琬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