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开发区:一块芯片的异军突起!

贯穿南北的千年运河让嘉兴人意识到,开放联通可以实现资源腾挪、融合发展;连接世界的浩瀚东海让嘉兴人感受到,世界近在眼前,开放大有可为。“接轨上海,共同推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首抓的对内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当年的远见谋略,如今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骄阳似火入伏天。在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的天通瑞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宏科技”)生产车间,经过植球、倒装、覆膜、划片、测试等工序,压电晶体材料被加工成一个个声表面波滤波器成品。这颗比芝麻还小的元器件,是手机处理信号的关键。
瑞宏科技成立于2017年,2021年1月,正式搬入全新的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园。多年来,公司深耕射频前端“赛道”,专注研发销售射频滤波器、射频前端模组,目前已有几十种产品相继量产,成功切入OPPO、荣耀、三星等国内外一线大厂的供应链中。

作为一家新兴的“科创型”公司,依托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自身跻身一流的根本路径,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燃旺科技创新“燎原之火”。
“从大的层面来说,无论是人才交流,还是供应链的便捷性,一体化的发展对我们而言都是非常有帮助的。”瑞宏科技总经理沈瞿欢说,“比如光刻机出现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不了,但是一通电话,供应商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到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除了制造,在上海、无锡,也都有我们的研发机构,能够就近去吸引当地的一些设计研发人才来为我们服务。”
正如沈瞿欢所言,搬入新厂后,公司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大客户也纷纷接踵而至。“在搬到这边之前,其实我们还是一个小规模的公司,就小打小闹,没有完全自主的厂房,所以和客户的沟通、对接、交易也不方便,而在搬到产业园以后,我们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累计投入数亿元的设备采购金,引入国际顶尖工艺生产及测量设备,封装生产线上拥有世界顶尖生产设备,启用2万多平方米的无尘生产区域;企业内成功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凭借长三角地区灵活的研发体系以及人才应用机制,新产品接连问世,销售量也水涨船高。沈瞿欢介绍:“去年公司的销售额是2000多万,今年目标是8000万到1个亿,明年我们的计划应该是在1.5亿到2亿这么一个水平。”
瑞宏科技的成功“破题”正是嘉兴产业发展的精彩缩影。1992年,海宁市政府设立经济开发区,掀起了工业快速发展的浪潮。2003年,海宁开发区建成皮革出口加工区,安正时尚、敦奴时装等一大批服装企业进区落户,众多外资、台资企业拿地建厂,带来了新技术、大产能,开发区的发展更加红火。发展到第20个年头时,一路高歌猛进的经开区发现,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出现了“园中园”“厂中厂”管理混乱的现象,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海宁经开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寿祝平坦言:“在海宁像皮革、精编、家纺等传统产业,基本上已经饱和了,因此,从长远利益来考量,发展新兴的半导体行业,才能以商引商补链强链。”

2016年底,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结合深入调研,凭借浙江人的“四千精神”,海宁决定建设泛半导体产业园,首先聚焦在半导体专用装备、核心元器件和基础材料3个细分领域,适时向芯片设计、封测和制程等领域拓展,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用“弯道超车”跑出“芯速度”。
“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宝库,我们常常到各地去学习它们先进的开发理念、运营理念、合作理念,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产业经营理念。”寿祝平表示。
如今,产业园企业已“枝繁叶茂”,相关产品拿下多个“全国第一”,规上企业达38家,2022年实现泛半导体产业产值46.04亿元,增长22.8%,形成以先进半导体装备为主体,核心零部件、耗材、高端材料等相关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朱莹莹表示,“2004 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嘉兴调研时明确指出“嘉兴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其作用无可替代”。作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全面融入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排名兵,嘉兴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等一体化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破题,以“以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责任使命,来加快共建区域协同发展平台,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地区经济集聚度和政策协同效率,在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的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