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经开区:“升格”十年 “速”“质”蝶变
生命健康产业链龙头艾本德中国技术中心平湖项目、中能科技储能装备系统平湖总部项目、斯美沃欧特堡机床核心零部件项目落户,美国嘉吉集团创新生产基地、全球汽配百强企业考泰斯亚洲技术中心、法国曼氏香精香料公司投入使用……
置身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今年以来的一系列硕果彰显着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韧劲。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
开放,激荡平湖经开的蓬勃活力,扬起经济发展的奋进之帆。“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也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晋升10年来,平湖经开区紧握“开放经济”这张金名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有序推动企业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推动内外贸综合实力提能升级。

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平湖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超过22.4亿美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6个。外资已经成为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进入当地经济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外贸、稳就业的重要支点。
带着平湖对外开放“窗口”和外向型经济“龙头”两大使命,16.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起的1000多家企业,让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茁壮生长。
藤蔓通达全球
纵观平湖经开区的成长轨迹,是浙江实际利用外资的缩影。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第一时间接纳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与上海有着58公里交界线、27公里黄金海岸线的平湖谋势而为、顺势而上,大手笔布局了一个距离市中心仅3公里,以工业为主、以外资为主、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园区——1996年成立平湖六店工业园区,也就是平湖经开的前身。
在园区成立的两年前,这片土地上已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日本JFE公司投资的浙江川电钢板加工有限公司。1999年底,隶属世界知名企业日本电产株式会社的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现为尼得科泰科诺电机(浙江)有限公司]落户。紧随芝浦而来的,还有津上精密、关东辰美、神户制钢等日资项目。2000年,这个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更名为浙江省平湖经济开发区,还设立了全省唯一经省政府批准的日商投资园。

外资的快速流入,不仅弥补了最初资金不足短板,也提高了平湖经开区对外贸易水平,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当地通过外引内联,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
长三角地区机床产业发达,上海、苏州等城市拥有一批整机生产企业,昆山等地有发达的铸件产业,苏州等地有真空渗碳热处理等机床产业必备的高端热处理企业,上海、嘉兴有金属氧化、磷化企业,供应链协作体系十分完善。
在这样的基础上,平湖经开区充分利用周边工艺配套完善的优势,就近挖掘市场,推动机床产业延伸出了钣金压延、表面处理、铸造锻造、刀具载具、动力元件、轴承、齿轮、减速机、密封件、弹簧、模具等。在融入周边整机企业供应链的同时,也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机床产业配套协作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根植性。

年生产15000台、4个生产基地、13个分公司、14个办事处……一组数据代表了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的发展与规模。作为嘉兴地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外资企业,津上深耕平湖20载,专业定制开发、生产、销售精密自动车床、精密刀塔车床、精密加工中心、精密磨床等各类高精密数控机床,60%的配套供应实现了本地化,生产高效快捷的同时,也推动了平湖经开区机床产业链向内生长,赋能高端精密机床产业集群发展,“整机+配套”的产业发展版图逐渐清晰。
目前,平湖机床产业的长三角区域配套率已超95%,几乎所有零部件和工艺都可在1小时交通圈内实现配套。
对外开放于平湖经开区而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每迈出一步,都是不断融入世界经济、服务地方发展的有力探索。
如今的平湖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日商投资企业集聚区和全省县(市、区)中世界500强投资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利用外资连续23年进入全省十强。作为经济主平台的平湖经开,功不可没。
块茎茁壮成长
事实上,当外资企业实现本土化后,逐步长成了一个个平湖经开区的新“地瓜”。
今年3月2日,尼得科机床(浙江)有限公司新工厂在平湖经开区举行了奠基仪式,该公司是尼得科集团在当地设立的第17家企业。
作为以严谨著称的日资企业代表,自1999年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落户以来,该集团已在平湖经开区设立15家工业生产性企业、1家酒店、1家管理型公司,业务横跨通讯、家电、汽车、服务等诸多领域,尤其在疫情反复冲击市场的2022年,更是半年内连落三子。2022年,尼得科集团平湖产业园总产值达到159亿元。平湖经开区成为该集团在华行业布局最广、投资规模最大、企业数量最多的兴业之地。

平湖的外资企业具有较强的根植性,据统计,全市现有的500多家外企中有180家有过增资行为,尤其以落户平湖经开区的外资企业为代表更彰显了高歌猛进的增资动力——津上精密增资11次、川电钢板增资8次、日本电产京利机械(现更名为尼得科冲压自动化设备)增资5次、中部理化铝增资5次、日本电产汽车马达(现更名为尼得科汽车马达)、日本电产东测(现更名为尼得科动力系统)分别增资4次。
落户较早的一批欧美企业以增资扩股也释放着对平湖经开区投资的信心与热情,如2006年落户的嘉吉食品科技(平湖)有限公司,10多年来先后4次增资,总投资从2750万美元增加到34476万美元,2012年落户的科世科汽车部件今年1月第四次增资。近十年来,每年增资扩股项目的合同外资占比基本都在20%以上,2018年以后更长期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水平。
总部经济也是平湖经开区“地瓜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
依托逐渐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功设立平湖市汉希科特(中德)半导体研究院项目;引导尼得科集团整合旗下在当地15家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尼得科智能研究院,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累计引进德国福尔波、考泰斯、意大利康迈尔、美国万奇等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3家,也助推平湖成为嘉兴地区拥有总部外资企业最多的县(市、区)。

不仅如此,平湖经开区用好辖区内的职业院校、智创园、人才之家等平台,积极做好外资企业高等级人才供给,实现人才流转与项目合作、外企匹配链接;联合平湖技师学院,持续深化“双元制”办学模式,已为德西福格、津上精密等10家企业定向输送近500名高技能人才。5月份开业的汉希科特(中德)半导体研究院是嘉兴首家外资传感器微系统研究院,并引入了外籍专家2人。
塑造全球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平湖正在不断打破内部资源要素配置障碍,让各类要素在内部自由流通,从内部激发发展活力。
种子孕育未来
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汽车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及驱动轴总成的高新技术制造型企业。近年来,欧迪恩“ODM”品牌已在欧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产品资料已进入全球知名的TecDoc平台。2022年,公司累计出口约5.2亿元,同比增长11.8%。

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进入游戏装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公司集游戏装及衍生产品文化创意、设计、研发、制作、检测、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在全球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和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积极创新销售新思路,建立全球覆盖销售网络,与迪士尼、环球影业、乐高等知名国际500强企业都有合作,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等地区。2022年,公司实现出口约5.9亿元,同比增长52.04%。
从产品走出去到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平湖经开区立足中外经济高度互补特点,抢抓制造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资源差异、积极探索优化配置、不断形成互补利益。
向外,借助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对内,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这是全球供应链重构下,平湖经开区外贸企业正在探索的转型之路,也是浙江发展“地瓜经济”的应有之义,让投资的“藤蔓”不断向外延展,将有利的资源不断向内输送,给“地瓜”更多成长的养分和向下扎根的动力。

羽绒,一个再传统不过的产业,却在平湖经开区“玩”出了新高度。
位于新华北路的平湖市羽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羽绒服品类,拥有12万平方米的商城,入驻商户2000余家,2022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300亿元。凭借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企业自主打造了“羽仓”智能营销系统,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平台,被评为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同时企业加大了跨境电商和外贸业务拓展力度,积极谋求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133届广交会第三期中,首次征战广交会的羽仓就收获了超5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企业表示,未来将全力拓展更多更优质的外贸业务渠道,充实完善“羽仓”营销平台和独立站资源,打响“平湖羽绒”区域性品牌全球知名度,探索专业市场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多年来,平湖经开区立足产业优势,抢抓国际分工机遇,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触角不断伸向全球产业链、探寻经济创新链,市场版图越拓越广、发展根基越站越稳,一大批企业由此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大跨越。
“地瓜”茁壮成长,新的故事还在上演。
✎来源 |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一审 | 楼昕
✎二审 | 王琬鹃
✎三审 | 郑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