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在身边——20年,龙泉特色产业崛起
“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础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年前,龙泉青瓷宝剑企业及其他几个大企业先后改制或破产后,留下的多数是“低、弱、散”状态小作坊式企业,数量较多但是产业规模小、质量支撑不足,产业创新发展不足,高端人才缺乏,产业链没有形成上下游配套……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
龙泉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改革创新敢作为
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手抓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2002年至2022年,龙泉全市GDP从21亿元增加到170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9亿元增长到11.54亿元,年均增长13.6%;人均GDP连上新台阶,由2002年的8400元提高至2022年的72812元……

这些跨越
让人倍感振奋
产业兴则龙泉兴、产业强则龙泉强!
龙泉这20年,崛起最快的就是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龙泉工业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潜力最优的第一支柱产业。

8月8日,龙泉市人民政府和吉利汽车集团在丽水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成功签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项目、换电项目及汽车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项目,这是龙泉市目前单体投资总额最大、带动产业升级最快、引领区域发展最强的制造业项目,将成为推动龙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0年前,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在茶丰只是一家家小作坊。眼下,龙泉汽配生产企业近200家,其中规上企业41家,亿元以上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中东、欧美等50多个国家,产品涵盖空调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等200多个系列,年总产值近100亿元,已成为龙泉工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龙泉的一张产业“金名片”。

其中
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企业
要数三田集团有限公司
“20年来,我们从原来员工只有10余人的小企业,到现在拥有800多名员工的中大型企业,产值也从原来只有1000多万元,到现在接近8亿元的产值规模。”三田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庆华表示,一路走来,从原来的传统汽车的汽车零部件到现在覆盖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企业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三田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转型升级,加速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变,并成为了丽水市首家省级未来工厂。

在龙泉
食用菌产业
是龙泉农业的支柱产业
在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鹿茸菇长势旺盛。依靠公司设计研发的设备,这些鹿茸菇实现了生产全程自动化。
“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单一的金针菇发展到现在的鹿茸菇、白灵菇还有灵芝,而且都能够实现工厂化生产,产值也从原来的1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松梅表示,这些年发展得益于企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接下来,企业还将开发更多新产品,推动企业从单纯的一产向二三产融合发展。

近年来,龙泉市把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强力支撑,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产业一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从业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1/3,食用菌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3。
竹木产业是龙泉市“草根经济”产业,产业惠及全市13万林农,发展竹木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全市现有竹木加工企业600多家。经过多年发展,龙泉竹加工产业稳步发展,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竹产业加工销售产值实现28亿元,其中规模产值增加到21.3亿元,增速达25%,占全市规模产值的18%,解决就业近2万人。

20年拼搏奋斗
龙泉发展迸发出强劲动力
“百亿产业集群”不断集聚
产业格局加速崛起
好的产业还要有好的平台。不仅是要有产业技术平台,更要有空间平台等要素保障。
随着汽配产业的蓬勃发展,问题也随着而来。检测报告是汽配产业企业拓宽市场的“利器”,由于缺乏相关资质的检测报告,不少企业损失了订单。
为了获得检测报告,企业不得不远赴上海、广州、重庆等地专门去做检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时候,一趟检测就要花费上万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如何解决龙泉市汽配企业
都面临的检测难题
让企业提质增效?
龙泉市主动向高校引智借脑,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并于2013年建成“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检测研发、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产品展示、信息咨询等多方面服务企业。
“我们这里不但检测速度快,项目齐全,对企业还有多种优惠政策。”浙江省汽车空调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负责人闫国海表示,目前,包括全国在内以及龙泉汽配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检测工作都委托到检验中心进行检验。检验中心每年将为1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龙泉市科技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鹏表示,浙西南科创基地整合了省级汽车空调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省级汽车空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3个平台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新能源汽车空调关键技术,有力促进龙泉市新能源汽车空调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汽车空调“生产制造在龙泉、检验检测在龙泉、标准制造在龙泉”。
为助力龙泉剑瓷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建设专业性的信息化平台,强化数据分析、数据提取等能力,龙泉剑瓷商城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走进龙泉剑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龙泉剑瓷商城数据平台上相关销售数据实时更新、一目了然。作为政府引导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19年成立以来,通过拓展“剑瓷商城平台”小程序、APP、独立网站等渠道,服务销售额逐年攀升。

不仅是技术平台的夯实
龙泉土地要素
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如何破解用地难题?
龙泉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也在加紧谋划新的平台、载体,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龙泉市通过持续深化低效用地整治,坚决打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战,力争2023年全年处置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00亩以上,为龙泉市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作为龙泉市生态工业的主平台、主战场和主引擎,核心区内已建成大沙区块、芳野区块、松溪弄区块、炉田区块、回归工程区块和低丘缓坡区块等“六大区块”,形成了五金汽配、竹木制品、青瓷宝剑、健康医药等主导产业。

“产业平台是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当前我市可供工业熟地不足,且较为分散,工业空间支撑不足。工业空间拓展是破解我市工业发展空间瓶颈、打造产业聚集高地、实现生态工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光洪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积极谋划推进工业空调拓展工作,包括兰巨生态产业平台大汪,塔石岭后、项坊,剑池芳野,安仁昌文二期,上垟黄渡六大区块拓展项目。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6249亩,总投资26.6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可满足龙泉今后5—10年空间需求,标志着龙泉市聚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航母取得实质进展。这关系着未来的长远发展。

不仅如此,龙泉市还积极向外借力,拓展市域外飞地平台,萧龙科创园、秀龙智造园、平湖产业园、奉贤双创园等域外“飞地”已相继建成投用,目前,正加快推进萧山益农“飞地”项目建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作为一个山区县
龙泉在招商引资方面
比发达地区难了数倍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城市攻坚,更是一场勇蹚改革深水区的自我革命。多年来,尤其是近两年,龙泉围绕政务环境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纾困减负稳企助企等重点要点,以聚焦打造“全省一流、丽水前列”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多措并举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
在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向上向好方面,龙泉陆续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礼包”。《龙泉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涉审中介机构服务改革工作方案》《龙泉市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便企利企服务文件,使企业开办材料从13份压缩至2份,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工作日。此外,龙泉还开发建设了“龙财通”数字兑现平台,政策兑现时间平均缩短4.5个月,兑现扶持资金8.35亿元。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秉持“对龙泉人民负责,对龙泉历史负责,对龙泉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龙泉全面实施“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攻坚行动,成功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大事难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集中攻坚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607件,出台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38项,为企业减负降本4.1亿元,入选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创建单位。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有效激发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活力
从2002年到2022年,20年间龙泉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从5.15亿元, 8.23亿元,7.59亿元增加到18.09亿元,59.63亿元, 92.60亿元。2023年上半年,龙泉市汽配、不锈钢、泵阀、健康医药产业规上产值分别增长9.2%、10.7%、9.3%、12.8%,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成为丽水市首个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为基
项目为王
聚焦产业品质
龙泉将在产业振兴主战场上争先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