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经开区:砥砺奋进!“合成”新江南
一年前,杭州在萧山经开区江南科技城(以下简称“江南科技城”)发布国内首个地级市层面的合成生物专项政策。
11月8日,同在江南科技城,杭州正式发布《杭州市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某种角度看,江南科技城已成为杭州合成生物产业聚能奋进的“产业地标”之一。
前不久,随着萧山“三大改革”拉开帷幕,萧山经开区江南科技城管理局正式实体化运作。作为萧山经开区三大产业平台之一,处在全新坐标系上的江南科技城将何以更江南?一个核心的“解法”,正是合成生物产业。
那么,从合成生物的角度看,萧山这一“新江南”未来又将如何“合成”?
首先看“潮向”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国家交给杭州一个全新的高能级定位——全国重要的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可以说AI+合成生物的未来赛道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势必将集聚国内外青年人才在杭州开启聚能奋进的新征程。
同样,江南科技城也拥有一张“数字王牌”。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是欧美同学会在全国首批命名的三个海归小镇之一,自2022年揭牌以来,聚焦数字医药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医药产业生态,海归科学家在这里创业创新,年轻团队探索前沿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又成为萧山“三大改革”中的“特区”。萧山赋予其相对独立的财政结算机制和审批管理权限,并联动区级相关部门、属地镇街,建立充分赋权、快速响应、高效运作的运行管理模式,并深入探索欧美同学会总会赋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发展模式,发挥各方优势和力量,落地落实8大类40个项目,创新以园养园,办事不出园的“特区”机制。
江南科技城管理局局长汪新来介绍说:“未来,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将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政策赋能,聚焦前沿赛道,打造特色活动,形成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美好场景,让各种‘潮流’不断涌入,让科学家、创业家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业、谋发展。”
其次看“潮级”
11月8日发布的《杭州市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明确,未来三年,杭州将全力构建以西湖区为创新策源中心,以钱塘区和萧山区为制造核心承载区的“一心双核”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未来产业培育链。
其中,江南科技城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比如,全省唯一的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由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牵头,落地江南科技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是浙江大学首次跨过钱塘江扎根萧山“创业”,近年来聚焦合成生物等攻关领域,不断涌现“硬核”科技成果。在江南科技城,它与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共同被纳入萧山“北斗七星”创新联盟,成为萧山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现场,欧阳颀院士团队与萧山战略合作共建签约。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颀加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受聘为该中心合成生物领域首席科学家。在他看来,“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产业创新,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但更应该让市场来决定研究什么。”据悉,在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欧阳颀院士牵头将不同领域的研究项目放在同一幢楼,以“交叉”的形式,孵化出一批面向市场、小而精的创新企业。
在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郎绪业看来,杭州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萧山—钱塘—西湖”半小时合成生物产业圈正在快速“出圈”,逐渐形成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杭州模式”。
最后看“潮势”
“江南之势”,在于“聚能”。
比如“战略聚能”。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省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省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战略在江南科技城叠加。这里将依托“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建设,以“一链到底”的新动能,贯通“前端基础研究—孵化—中试—产业化”的链路,聚力打造合成生物IP。
再比如“集聚度”。作为江南科技城核心区的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其生物产业集聚度达70%,启函生物、衍进科技等一批科创企业蓬勃发展,业务涵盖基因编辑、蛋白质设计、基因检测、高通量基因组优化等底层技术领域,形成了“技术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布局。特别是入驻企业阶段从“初创孵化”向“腰部”企业汇聚。种子、天使、加速、产业化阶段的企业分别占比20.83%、25%、45.83%、8.34%,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态势。
该区域规划有近20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目前,已建成产业载体空间100万平方米,可满足生命科学企业从孵化、研发到生产、总部全生命周期的需求。
汪新来介绍说,江南科技城将坚持以“改革+”,砥砺奋进实现“新突破”,通过改革的减法,换取发展活力的乘法,为全面深化改革“筑底色”。更重要的是,改在“新”处,将自身发展置于长三角、省市更大坐标系,加快江南IP矩阵建设,在对标滨江、未来科技城中校准方向、发力攻坚,合力推动产业规模倍增,创新能级跃升,青年人才集聚,努力成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关键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