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开发区:山海奔赴 顺利扬帆 携手打造产业共富列车

 
 
 
 
 
 
 

吉利项目作为温州市“百项千亿”重点项目,也是温州市委市政府支持泰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项目,总投资10.9亿元。项目充分发挥吉利行业头部效应,以电动+醇氢等前沿技术,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和新质产业双向赋能。浙江泰顺经济开发区(下文简称“泰顺开发区”)从三个角度发力,高效推动129.5亩的吉利厂房建成投产,给区域引来年产万辆、产值20亿、税收贡献超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的共富金凤凰,加速演绎山城的蝶变之路。通过全球视野下的产业链整合,泰顺开发区与吉利携手,以打造区域超级汽车工厂,发挥辐射浙南闽北和国外市场的作用,为温州市驰骋新能源赛道提供强力支撑。

 
 
 
 

1

紧握机遇,邂逅落地

泰顺开发区立足实际,锚定“3+3”生态工业体系等六大细分赛道,启动实施生态工业三年倍增计划,期望引进新质生产力产业项目以及在500强和链主企业招引上实现突破,加快上下游聚链成群,形成产业集聚倍增效应。

 

一是牵一根红线,是初遇也是机遇。经泰顺乡贤牵线搭桥,泰顺开发区得知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依托“产地销、销地产”的营销模式,对新能源商用车改装车生产基地落地温州有较大意愿,泰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迎难而上、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予以承接,为项目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拧一股合力,是团结亦是联结。积土成山,离不开各方聚力勇毅攻坚的良性互动。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座谈会、汇报会,最终市级出台支持甲醇汽车推广等政策,制定新能源商用车推广计划,帮助打开属地化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泰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推进落实,招商谈判全程跟盯、流程严谨细致,为项目顺利签约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用一颗真心,是用意更是情意。泰顺开发区在政府协调、项目支持、政策优惠、体系配套、产业链完善等方面,充分发挥泰顺县上下资源优势,迅速组建最强谈判团队、最优服务专班,为吉利集团提供“一条龙”服务,明确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省市支持,确保合作项目能尽快落地。历经四个多月的对接洽谈与多次实地调研,最终形成了《温州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合作协议书》,并在2024年1月正式签约。

 
 
 
 

2

合力攻坚 建成投产

一是在建章立制上固长效。设立吉利专班攻坚机制,通过构建“三步走”项目建设闭环工作机制,在前端,以“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广泛收集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中端利用“涉企问题快响机制”及时破解各类疑难杂症;后端借助“事后跟进销号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成效,确保项目各环节无缝对接、加速前行。吉利厂房及周边地块260亩政策处理工作仅耗时一个月就完成了清零。

 

二是在配套完善上下功夫。通过加快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向上争取浙江第一本甲醇加注站《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优化项目配套服务体系,筑巢引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自4月份进场以来,明晰重大攻坚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用240个昼夜,先后实现270万立方土石方平整、247个独立基础承台和40根桩基础浇筑、3万多方钢结构安装、3大基础配套工程、5条配套道路进场施工的五大关健攻坚任务。

 

三是在营商环境上出实招。坚持主动服务企业,从项目洽谈、项目审批到项目落地,全程实施代办制、管家式、全方位的“店小二”式服务机制。在吉利招引到建设的全过程中,为吉利集团提供“一条龙”服务,确保合作项目能尽快落地建设。针对吉利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问题,组建了用地、用林、资金、安全保障等要素保障攻坚小组,时不我待攻难点、破堵点,为首辆商用车下线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携手共富,落地开花

一是未雨绸缪做准备。在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投产当天,发布温州市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十条政策意见,同时颁发浙江首个甲醇加注站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启用首家甲醇加注站,聘任30个全球温商会长推广大使,进一步激活山区泰顺开发区新能源商用车发展之路。

 

二是校企合作促发展。吉利项目落地投产后,泰顺开发区还将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等高校签约合作。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管、课程共同开发、标准共同制定、评价体系共建等方式进行要素融通,高效满足企业业务运营、人才需要、战略制定的多维度需要,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有效促进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衔接。

 

三是紧盯市场抢先机。在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市场爆发期的关键时刻,吉利首批新能源商用车交付,30多个温商会长代表当推广大使,成功传递项目发展战略,落地泰顺,立足温州,胸怀浙南闽北,更以长三角为广阔舞台,致力于将新能源物流车、微型物流车、环卫车、冷链车及移动商业车等前沿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为销售市场打响知名度。

 

 

 

招商资源共享是核心牵引力

泰顺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敢于直面跨越发展的“群雄逐鹿”,全面迎接产业变革的“无限可能”,以常态化“走出去”招商、高质量“引进来”洽谈为核心,拿出杀手锏级的举措,全力引爆新一轮项目招引大热潮。认真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投资动向,针对发展需要和企业特点精准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做到既规划论证一批与现有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重点项目,巩固现有产业优势和基础,又要借势发力,策划储备一批大项目、新项目,培育新的发展优势,为泰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营商环境保障是重要竞争力

泰顺在深化改革方面明确一个目标,通过“制度+技术”,让企业办事不靠关系、不用找人,“不用找县长只要直奔现场”,让企业真正能够通过高效的体制机制解决自身的问题。坚持做强一个平台,把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党委政府服务企业的中台枢纽,打造成为办理涉企服务事项、推动涉企政策落地、协调解决企业疑难问题、举办政企沟通活动的“一站式”综合集成平台。吉利项目是泰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门面”项目,“面对面问需于企,实打实纾困解难”,深化“顺心顺意”营商环境改革,打造“温暖营商”品牌,有效落实的项目统筹、协调督办、难点攻坚等各项举措,既增加了企业方的幸福度,也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顺应市场需要是根本驱动力

泰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的系列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积极落实温州市委市政府产业链“十个一”工作机制,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合装备制造、新能源、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将竹木、酒水、泰顺石产业作为泰顺县特色产业链,积极探索培育“链长制”等共建模式,已成功招引培育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正泰新能源等6个“链主”型企业,创盛新材料、泰立汽车内饰材料等8家汽配相关产业企业,全力构建汽车相关上下游聚链成群新体系。凭借靠近溧宁高速和在建的苍泰高速,1公里范围内有待建的泰顺物流园,5公里范围内是在建的泰顺通航机场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新能源的风口,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生态制造业。未来,泰顺还将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光伏等其他新能源产业和低空经济。

 

后续泰顺开发区将持续加强“链主”企业培育,瞄准产业链龙头企业,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链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加强与省内其他开发区之间协作发展、资源共享、产业共建、联合招商,加强跨区域产业链建设合作联动、园区合作开发,在产业链各重点环节形成细化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扩大产业“朋友圈”,充分协调各方资源,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互动,最终实现山区海岛县开发区的“补链”、先进开发区的“延链”。同时,健全保障机制,为泰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以山海奔赴推动山区海岛县经济跨越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来源 | 泰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

 

 

首页    专题栏目    山区海岛县平台快讯    泰顺开发区:山海奔赴 顺利扬帆 携手打造产业共富列车
2025-01-15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