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开发区:创新蝶变 智造升级 探索独特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浙江玉环经济开发区(下文简称“玉环开发区”)由点到面、由小及大,持续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发展成为浙江产业高度聚集、开放型经济活跃、区域发展带动力强劲的开放平台之一。
目前,玉环开发区已开发面积约37平方公里,拥有规上企业521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17亿元,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作为我国东海之滨的省级开发区,玉环开发区北承长三角经济圈,南接海西经济区,是我国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0多年来,一代代玉环人在昔日滩涂地上接续创业,开创了诸多浙江改革开放史上的先河,贡献了众多制度创新范例,结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累累硕果。玉环开发区不断破除要素、人才、环境等制约,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翻开浙江省地图,可以看到位于东南部的玉环市面海而立。谁能想象,若干年后,就在这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中,矗立起一座工业发达的创新之城。
位于玉环开发区的台州钻煌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传动轴及其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企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外一线主机配套厂家。
“瞄准细分市场,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产品开发和工艺提升,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钻煌公司董事长郑通剑表示,企业从十几年前的汽修配件行业起步,逐步切入主机厂零部件赛道,现在又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一路走来关键就是靠创新。
汽摩配产业是玉环开发区的首位产业,现有生产企业4000多家,上市企业2家。玉环是国内汽摩配品类最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制造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之一。
“我们要在汽车零部件领域里争做单项冠军,培育出更多行业细分市场第一。”玉环市汽摩配行业协会会长郭健辉信心满满地说。
水暖阀门产业是玉环传统优势产业,凭借数字化改造赋能,产业迎来新机遇。
玉环共有1300多家水暖阀门生产加工企业,占全国市场比重约25%。此前,该传统产业因智能化水平较低、行业销售渠道传统单一、产业整体协同能力薄弱等问题,产值年均增速不足5%。
企业转型发愁,政府助力解忧。玉环市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技术力量,成立泵阀(水暖阀门)产业大脑,为企业提供可复制、通用性、个性化、模块化等数字化改造服务。如今,产业大脑针对水暖阀门产业发展痛点、难点,打造20多个应用场景模块,满足企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需求。
当前,玉环开发区许多传统产业企业顺势而为、踊跃向“新”,通过改造升级、提质增效,激发新动能,打开新局面,有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兴产业加快崛起
步入玉环开发区的武创智达科技(玉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调控着一台桁架机器人,在操作台上灵活地变换动作方向后,料盘上摆放的数十个零件被“取”完。
“这是企业新研发的智眼系列桁架机器人,是我们更新的第四代产品。这台机器人可以搭配大多数机床,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自动上下料。”武创智达公司总经理董高华告诉记者,企业致力于为机械加工行业提供成套的数控机床上下料自动化解决方案。
针对传统桁架机器人供料方式通用性差的难题,武创智达通过深度融合机器视觉技术与机器人控制技术,在机械手臂上方安装了工业相机,使其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种类、随意摆放的加工件,从而解决了定制化料盘设计周期长、制造管理费用高及操作复杂等问题。
制造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井喷”,玉环一批企业也早已投身工业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涵盖工业缝纫机、机床、医疗等领域,形成了以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为主的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目前,玉环已累计培育机器人单项冠军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玉环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玉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锚定创建国家级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目标,将多措并举引育“链主”企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以企带“链”、以“链”兴“群”,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实现高水平跃升。
1月3日,玉环津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2000万套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线项目签约。“这里是一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土地,项目签约对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玉环津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松琴说。
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壮大,不仅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让人们对经济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玉环开发区抢抓新能源产业链转型风口及弯道超车机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纵深拓展、耦合升级,紧盯新兴领域精准招引,近三年来累计招引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18个,累计总投资完成额158亿元,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带动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值增量超60亿元。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企业来说须臾不可或缺。从一粒种子到幼苗再到长成参天大树,营商环境贯穿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
2024年,玉环开发区持续深化扶工助企“亲清桥”工程,倡导与企业坦诚交往、清白相处,并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切实做到“扶在点子上、助在要害上、行在阳光下”。“亲清桥”工程实施以来,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82个,护航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产业平台提能升级。
浙江华达机械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邓艳是一名新玉环人,在玉环开发区生活工作了十多年,如今是玉环市人大代表。2024年市人代会期间,邓艳立足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深入调研新玉环人养老保险情况,提出了关于合理优化新玉环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当年4月,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邓艳面对面沟通,就她提出的建议给予答复。相关部门表示,将就提高企业员工参保意愿等问题补齐短板。
“作为一名来自民营企业的基层代表,我一直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和员工利益保障,把企业员工们的愿望清单转化为一份份落地有声的建议。”邓艳说。
除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玉环开发区还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以产学研融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以工业机器人产业为例,成立机器人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派驻工程师团队驻企开展“点单式”服务,解决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绿色生产过程中的堵点难题。
2023年以来,玉环开发区发布“揭榜挂帅”项目10余项,投入金额超6400万元。联合天津大学共建天大玉环数控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为企业研发应用系统、布局智能化生产线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目前,天大玉环数控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累计研发智能可重构数控系统与装备8项,运用于60余家本土主导产业企业,年均提升产值约3000万元。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我们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着力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机协同,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举措,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和创新沃土,为玉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向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