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经济开发区
一、历史沿革
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1994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同年12月22日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10月宁海临港经济开发区并入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2018年8月15日宁海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并入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同时整合原科技园区下属13家公司和原物流园区4家公司,成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直属控股的国有公司——科创集团。2023年入选浙江省开发区“光伏+储能”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单位,2024年获评“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领域成绩突出集体。
二、开发区域
2020年10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3家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方案的批复》(浙政函〔2020〕99号)文件,同意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海经济开发区等33家开发区为整合提升单位,并原则同意其整合提升工作方案。按照本次整合提升方案,园区规划总面积已扩展到76.96平方公里,其中直接管理服务的核心区块52.2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科技区块产业集聚区、新兴区块产业集聚区、辛岭区块产业集聚区、梅桥区块产业集聚区、冠北区块产业集聚区、宁海湾区块产业集聚区等。
三、机构设置
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为负责区内规划、招商、建设、管理等工作,目前内设职能科室5个(办公室、规划建设科、经济发展科、投资促进科、政策处理科),下属事业单位1家(宁海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
四、发展概况
2024年度开发区区域内规上工业企业516家,完成产值共计1135.54亿元。近年来,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愈发突出,深入发挥东方日升、得力、建新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着力提升“文化+健康”“光伏+储能”“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竞争力,主导产业集聚度57.87%。
五、重点产业链
2020年以来,浙江宁海开发区以汽车零部件和模具产业链“链长制”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为主线,不断完善汽车零部件和模具产业链全产业链。一是以打造宁海“创新驱动的主阵地、绿色智造新高地、高端服务业的示范地”为目标,通过引入创新创业新业态,提高产业质量,创建一批智能型、科技型服务平台,并在公共技术和信息服务、人力资源、项目孵化、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加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产业链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二是依托宁海汽车零部件这一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品质和丰富产品体系,推动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和文具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强力推进中乌高端新材料产业园、中瑞生产技术中心、中科院项目等合作平台,形成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集聚区,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模具产业向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