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开发区:诞生首家“10亿级”本土企业!

日前,位于龙泉开发区的三田集团2024年产值实现10.69亿元,成为龙泉市首家“10亿级”本土制造企业。

三田集团作为龙泉市汽车零部件(热管理)行业龙头企业,深耕汽车零部件(热管理)领域二十余年,核心产品汽车空调压缩机及新能源零部件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丽水市首家浙江省“未来工厂”。目前,企业拥有龙泉市首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家CNAS认可实验室,并入选国家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企业。
“产值破10亿,对三田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一个台阶,也是新的起点。这背后是政企同频共振的结果,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在兑现助企惠企政策、科技人才引育、企业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企业敢闯敢投提供了底气。”三田集团总经理林剑表示,近5年,集团年产值持续以19%以上的速度递增,10亿只是小目标的第一步,接下来有信心向20亿发起冲刺。

用“创新”铸就市场竞争力

连日来,三田新能源压缩机产品生产线马力全开,正在全力赶制一批动静盘订单。动静盘是新能源压缩机中的重要部件,三田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引进高端设备,将该产品误差精度低于头发丝直径,成功配套吉利、零跑等车企。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三田集团把发展目标瞄准新能源领域,目前,新能源产品技术已遥遥领先国内同行业。其中拳头产品新能源压缩机,除配套吉利、零跑、比亚迪等品牌车企外,应用范围还扩展至低空经济、储能电站等领域的热管理场景。
“技术创新和突破是立足全球市场的根本,我们每年将营收的4%~6%投入研发,目前拥有国家专利100多项,并构建了多层次创新体系,实现了从汽车售后市场到主机配套市场的华丽转型。”林剑说。
同时,三田集团还与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搭建了浙江省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承担多项省、丽水市重大科技项目,推动R290整车热管理系统等前沿技术研发。去年,三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成立,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
“我们去年最大的突破还是在新能源板块,三田新能源压缩机产量达到了十多万台,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林剑表示,他们正积极与小鹏、蔚来、理想、小米等新能源车企对接,持续挖掘巨大市场潜力。

用“智造”竞胜新质生产力

走进三田集团“未来工厂”,科技感十足的智造场景迎面而来:电动涡旋式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动盘自动生产线上,经过粗加工、精加工后,一个个高精密度的动盘就展现在眼前。

作为丽水市“未来工厂”标杆企业,三田通过引入精益管理模式和数字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7%,产品加工精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企业生产部副部长黄欢表示,未来工厂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接入全面控制供应体系,使整个供应链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加强内部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控制,包括EMS和EIP信息化的整合,不断提升质量与效率。
“比如压缩机,它作为运动部件,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导致产品失效,要用匠心去打磨产品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万无一失。”黄欢说,为了把控产品质量,企业借鉴了丰田汽车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探索研发出了一套国际领先的汽车压缩机加工技术。去年,压缩机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达80%左右,成为三田发展的核心支柱。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帮助企业培养“蓝领工人”,2023年起,龙泉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推出“订单班”,三田订单班主要定制培养数控等高技能人才,目前有21名学员进入三田工作,一些学员通过实践成长,晋升为技术部核心成员。

用“品质”抢占全球新市场

新春伊始,三田集团下属5个子公司就冲劲拉满赶订单,目前生产订单基本排到了8月份。“这些订单,大部分是海外订单,抢滩全球市场,我们走出了坚实步伐。”林剑信心满满地说。

“做外贸是我们的主业,去年销售团队辗转十多个国家,终于把压缩机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实现批量订单。”林剑表示,为这一刻他们已经准备了很多年,沟通、送样、持续改进产品,最终以过硬的品质通过审核和实验,满足欧洲客户需求。去年,出口欧洲的压缩机数量达29万台,产值超过1亿元。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三田集团对产品市场前沿和各类汽车型号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研发的压缩机产品能满足近三千种不同车型的多样化需求,国际市场销售份额占三田集团总销售额的70%,产品销售网络遍及60余个国家,构建了健全的海外销售网络。
✎来源 | 龙泉发布
✎编辑 | 韩婕
✎审核 | 郑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