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经济开发区:园区扬帆 “桥”见发展
近年来,浙江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整合资源、汇集力量、共联共建”为原则,打造“园区扬帆”党建品牌,通过“党建赋能经济发展、引育并举人才培养、迭代创新助企服务”三路径,推进两新党建“整园建强”。
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88.2亿元,同比增长11.3%、海盐县内占比由43.2%提升至45.2%。规上企业首次突破200家。实到外资和引进内资分别以1.37亿美元、48.9亿元稳居全县第一。


工业社区通过政治引领嵌入决策链、先锋作用激活创新链、责任担当延伸价值链,构建党建与经济的共生共融生态,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红色动能。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以“融入式党建”为抓手,推行党员选岗、党员让岗、支部定岗“三岗”管理模式,构建互帮互学、共创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公司设有宇星高强度螺帽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沈家华技师工作室等创新平台,拥有研发人员70余人,获得授权专利63项。浙江鼎盛汽车紧固件以“鼎”梁柱党建品牌推动科技创新,实施“信息化”与“自动化”相融合的管理模式,获得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认定。


“2025年我们抓住元宵节节点,举办了春季大型招聘会,吸引近千名求职者,帮助80多家企业引进540余名职工。同时,为常态化畅通人才招引渠道,探索打造‘园区大脑+数字工厂’‘城市大脑+社区微脑’的数字化管理双螺旋模式,通过我们的‘未来社区e站通——智企连’数字化平台分析匹配人才与岗位。针对部分企业季节性用工需求,推出‘共享员工’机制,企业实现线上信息互通、线下职工流通。”智汇湾工业社区负责人说。
海盐开发区为破解人才供给难题,积极构建人才驱动型创新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迭代升级。坚持党管人才,夯实党工共建载体,打造以“双服双培”为重点的“海员学堂”,把产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产业链上的“顶梁柱”。20余家企业巧用“三先建设”、“车间政委”,攻坚技术难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9家。
“是智汇湾工业社区对接西塘桥成校为我们开办了企业专场学历提升夜校,帮助50余名工人提升学历。”协和首信钢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厂一线工人占比80%以上,平日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紧,如何确保生产不受影响同时又能提升劳动者素质水平,一直以来束手无策,无意间了解到‘才聚湾’培训基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诉求告诉了社工小富,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安排上了。”“今年开年就收到智安港工业社区的‘政策+服务’大礼包,这场‘开工第一课’既是‘及时雨’,更是‘冲锋号’。”浙江启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指着车间里正在进行的安全实训介绍道。今年2月初,智安港工业社区启动“开工第一课”系列培训活动,为辖区200余家企业定制覆盖全链条的“成长套餐”。培训聚焦企业复工复产痛点,从环保红线、安全生产到数字领导力跃升,从“专精特新”政策解读到“红色车间”党建融合,通过“专家授课+案例解析+互动答疑”模式,为企业扫除发展盲区。“因材施教”育英才是“才聚湾”人才技能培训基地的服务理念,联合“护安港”应急与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已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学历提升、技能实操、安全生产等4大类30小项培训服务76场,惠及8900余人。不止如此,工业社区围绕“智E才”全周期人才服务,为区域内各类人才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服务。


随着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企业员工“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多家企业,去年立体停车库建成,增加小型停车位、大巴车停车位、充电车位共计968个,大大缓解了该问题。安费诺嘉力讯(海盐)连接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梁卫英感慨地说:“之前,企业员工只能将汽车停在厂区外道路两边,不仅不方便,而且有安全隐患,影响到园区企业货运车辆的进出。现在好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了,而且没有了日晒雨淋的烦恼。”海盐开发区将党建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推出“三员”模式,以“两新”书记担任的“营商环境体验员”出题、网格“代办员”收集、“三色分级”服务机制答题、“两代表一委员”监督的形式,2024年帮助企业闭环解决问题957个。
“2024年我们创新推出‘基金+企业社会组织’工业社区助企新模式,专项基金通过年度服务项目统筹、企业点单捐助、非定向捐助三种模式开展活动,目前获得2家企业注入资金10万元,已举办‘沪商杯’羽毛球赛等大型活动3场。”海盐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举办了首届海盐经开企业职工达人秀,旨在挖掘辖区内德才兼备的职工,组建‘企业文化特派员’队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题,在“蓝领同心π”安居善治品牌建设中,工业社区用好“1+3+N”网格服务机制,揭榜挂帅认领“蓝领社团”项目,收到企业租赁公寓需求37个,职工反馈公寓居住问题12个,协助调解矛盾纠纷5起。后续,工业社区还将陆续把金融站、“三师服务团” 、“零工市场”等服务资源“传导”至蓝领公寓。
呵护健康发展,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自工业社区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模式,通过“惠企直通车”、“益汇湾”和“益安港”公益日、“红色代办”等志愿服务,去年为企业提供30余次服务,企业满意率达99.9%以上。营商环境有温度,企业体感最强。
近年来,海盐经济开发区作为杭州湾城市群南北产业片联系的“桥头堡”,以党建引领,创新机制,狠抓服务,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助力产业乘风远航。


园区名片
浙江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成立于1992 年7月,1994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24年创成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全区(街道)核心区域总面积58.02平方公里,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5G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及物流“3+1”主导产业版图,综合实力持续多年位列浙江省省级开发区考评前十强。现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6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家。

✎来源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