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科技赋能 解码产业向“新”发展

 

 

 
 
 
 

 

定制设计的成套技术“工艺包”不断深入精细化工行业;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顺利投产;聚醚酮酮及复合材料项目填补了国内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市场空白……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像这样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项目正加速涌现,创新的“脉搏”每分每秒都在强劲跳动。

 
 

近年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持创新破万“卷”、匠心赢未来,专注“科创+产业”“科创即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做强科创载体,延展产业创新链条,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奏出了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的发展“强音”。作为奋进中的科创策源地、产业聚集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围绕先进材料、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打造了集“项目孵化+产品研发+交流展示+检测检验+专业服务”于一体的高能级科技创新综合体——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逐渐成为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产业集群的加速器、新旧动能的转换器、创新创业的集成器。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位于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绍兴积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普惠型癌症早筛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即使未确诊,高风险提示也能推动精准监测,避免潜在危机。通过捕捉和鉴定肿瘤细胞释放的肿瘤游离核酸生物标志物,可以实现癌症的早期检测,达到早发现、早预防的目的。”积准生物创始人楼朝平博士说,接下来,积准生物将继续集合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通过健康人群大样本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以早期筛查为核心的肿瘤健康管理体系,助推癌症早筛进入“全民时代”。

 

除此之外,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新材料创新基地还通过探索“技术+资本+基地”的“三位一体”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产创融合发展。同时,针对中试项目审批效率低、管理缺乏依据等痛点,基地对中试项目的管理细节进行了全周期优化,并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联合制定出台了我国首个中试基地牵头推动的中试项目全周期管理办法。

为高质量发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精细化工产业,华亿通过定制设计“工艺包”(即成套技术包)推动精细化工领域的连续流集成模块技术新变革,以“控制软件+模块装置”为核心,率先在国内精细化工行业启动了连续流集成(模块)装置研发,致力于成为化工医药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未来工厂则是采用具备通用功能的标准化一键式集成模块反应装置系列产品,填补了精细化工中试研究过程中成套软硬件一体化研发装置供应的空白。采用该中试装置后,相比应用传统技术中试所需的10至12个月,应用模块技术可以缩短至3个月,中试研发投入成本大幅降低,约为传统模式的50%。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是一家集化工连续化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高纯物质分离技术等优势于一体的开放式新型研发机构,一直以来,通过了解行业技术难点、解决“卡脖子”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究。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与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光刻胶的改进提纯”项目将实现光刻胶的全面国产化,提升了该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中试产品阶段性五年后可实现7000万元至1亿元的年产值;与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年产4000吨NC90结晶新技术新设备研发”项目顺利开车,有效解决了精细化学品提产增质、绿色安全的核心技术难题,建成了国内农药领域第一个连续结晶生产线。

 

完善科创平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步履不停。眼下,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的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幕墙、装修与设备安装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4%,预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内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一项项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一个个创新平台建成投用,都为加快‘科创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将继续围绕产业发展壮大高能级科创平台,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聚力打造“科创+产业”的创新强磁场。

 

 

 

 


 
 
 

✎来源 | 中国商务新闻网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资讯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科技赋能 解码产业向“新”发展
2025-04-10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