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向“新”而行 勇挑大梁


微联星智卫星核心部组件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标志着上虞在商业航天、空天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浙江格派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2000t/a高性能电积钴技改项目,历时不到5个月即将投产,为项目推进树立新示范;康恩贝集团20万吨化工有机危废绿色低碳资源化重大产业项目暨绍兴凤登环保有限公司集聚提升建设项目正式动建,意味着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含绿量”最高的产业园区落地……
春潮澎湃处,扬帆正当时。竞逐空中赛道、牵引产业蝶变,聚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构建 “3+3+1”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要夯实先进制造基本盘,筑牢千亿集群压舱石,在全面建设‘青春之城’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在全国全省开发区比拼中争先进位。”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说。


打造“星空之城” 竞逐空中赛道
3月21日,微联星智卫星核心部组件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这是上虞首个空天项目,意味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在商业航天、空天经济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要加快布局,打造‘星空之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对此充满信心。
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航空航天产业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科技改变日常生活,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眼下,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正加快抢占这一新蓝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星空之城”。
其实,在航空领域,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集聚不少链上企业,积累了大批技术、人才和资源,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早在2016年,中科恒泰在国内率先发起轻质耐高温PMI(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结构泡沫材料项目技术攻关,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2020年起,这种新材料应用于长征五号遥五、长征五号B遥三、遥四等运载火箭,助力嫦娥探月工程。
这几天,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聚醚醚酮及复合材料项目顺利进入中试阶段,正抓紧投产前的准备工作,以填补国内航空航天市场空白;浙江格派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电积钴项目也已进入倒计时,4月中旬将投产,届时,航空航天产业将添生力军。
此外,经过多年培育发展,上虞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迅速,在半导体装备、通风制冷装备、节能电机电控、环保装备、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上虞4个战略主导产业之一,显著增强了高新技术项目本地配套能力。
这次签约落地的微联星智卫星核心部组件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32亿元,计划分为3期实施。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6万台(套)卫星核心部组件的生产能力,年产值135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投资方为深圳市微联星智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卫星测控通信、数传等卫星平台产品及相关业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卫星通信载荷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及卫星物联网载荷、终端及整体解决方案。这次该公司选择在上虞投资建厂,意在抢抓风口,提前布局,打造全国商业航天重要基地。微联星智董事长邢克飞表示,将充分发挥该公司在卫星通信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绍兴市上虞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理念,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企业,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营商环境,当好新时代“店小二”,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好环境。
截至3月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完成产业项目签约9个,总投资207.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0亿元项目1个。


加快项目推进 牵引产业蝶变
近日,走进浙江格派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扑面而来。2台两层半楼高的大型吊机,正将一台台设备从“天窗”吊进改造一新的厂房,总投资1.5亿元的2000t/a高性能电积钴技改项目投产进入倒计时。
“我们一直做新能源汽车电池新材料,这次通过技改,涉足航空航天新赛道。”公司副总经理王光辉说,项目自去年12月开工动建,计划今年4月中旬竣工投产。
格派钴业是一家以生产硫酸钴、氯化钴为主的新材料企业,落户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投产刚满6年。近年来,公司投入近20亿元搞技改项目,成为行业排头兵。去年,该公司销售收入21亿元,今年头2个月同比增长10%以上。6年时间内,该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10倍。
“满弓”发力,提速“争春”。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抢抓时间、推进项目建设的企业比比皆是。
今年以来,省“千项万亿”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靖虹现代模具创新一体化制造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几乎“一天一个样”。“前期工作到位,才能保障现在迅猛的建设进度。”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联企干部说,这个由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项目,智能化程度高、产业带动性强,有助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产业的集聚和提升,所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从一开始就全方位支持推动该项目“加速跑”。
为使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在企业拿地前,成立“千项万亿”产业项目开工攻坚小组,提前制订开工攻坚图、开展复杂事项模拟办理、全过程帮办代办,每周还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项目开工协调推进会,共同商讨解决项目开工难题,项目建设“加速跑”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今年以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共有21个政府投资项目和271个产业项目(包括技改项目)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各项目建设的“进度条”持续刷新。
医药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工程(三期)已完工;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6栋建筑全部结顶;高端制造集聚区配套人才公寓项目加快进行室内装修和幕墙安装,力争提前至2026年初完工;圆锦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土建工程正加快推进,长周期设备陆续到货并在安装;皇马开眉客年产33万吨高端功能新材料项目一期厂前区单体已建成……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实干争先,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向高向新向绿 描绘崭新图景
3个月前,康恩贝集团绿色低碳资源化重大产业项目暨绍兴凤登环保有限公司集聚提升建设项目启动建设仪式,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举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有机危废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将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和绍兴市“无废城市”建设,以及浙江省打造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万亿级世界先进产业群和美丽浙江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重要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依托20余年化工产业的发展基础,大力打造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大平台,持续打响先进材料产业地标。截至目前,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拥有企业18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1家、集聚上市挂牌企业53家,大量优质企业的入驻和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绿色低碳无废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恩贝集团投资的20万吨化工有机危废绿色低碳资源化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期2年。项目建成后,将每年消纳处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及周边产业有机危废20万吨以上,替代节约10万吨煤,减少碳排放40万吨,节约水资源10万吨,生产绿色低碳资源化产品32万吨,将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升“含绿量”、增加“含金量”,推动绍兴及上虞“厂区内碳中和、园区内低碳化、城区内无废化”提供重要支撑。
该项目采用的核心成套技术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成果,该技术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定,属“世界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经过大胆探索和实践,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形成了1个平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应用场景)+2项制度(排污权租赁、危废点对点)+N项技术(微通道、染料废水高效治理等)的创新应用成果。
截至目前,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有20家企业建成微通道、管式反应技术装备,如巍华新材料投用康宁G5微通道反应器后,能耗下降43%,固废产量下降50%;龙盛集团研究院通过多年研发,不断改进工艺,解决了分散染料行业硫酸钙渣危废的源头削减难题,年回收硫酸铵4.5万吨,年减少固废排放2.88万吨。
时不我待,奋勇争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正以昂扬的斗志,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勇挑大梁。

✎来源 | 绍兴日报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